赣南苏区振兴初现峥嵘

20.01.2014  22:04

新华网南昌1月20日电(记者林艳兴、赖星)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旨在举全国之力改变“共和国摇篮”赣南老区的贫困面貌,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一年半来,赣州市立足自力更生,大力实施苏区振兴国家战略,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扶持政策激发内生动力,民生工程保障群众利益,重大项目增强发展潜力,先行先试释放改革红利,全市发展态势加速向好,振兴发展初现峥嵘。

还账补课:民生攻坚激发内生力

过去住了一辈子的土坯房漏风又进雨,现在终于住上了楼房。”2014年1月12日,59岁的兴国县埠头乡垓上村农民杨学生乔迁新居。今年,他拿出多年积蓄,在政府1.5万元扶持资金的帮助下,和同村的数十户农户一起搬进了枫林村土坯房改造安置点的新居。

贫困面广,生活条件差,是赣南苏区小康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赣州市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市还有60余万户300多万农民居住在土坯房中,约占全市农户数的40%。与此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群众喝不上干净水,用不上电。

民生优先,还历史欠账,是赣南苏区发展振兴的第一道“必答题”。

根据《若干意见》,至2015年,赣南苏区要在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场民生补课攻坚战在赣南大地打响。

40余万户危旧土坯房改造户住进安居房,2014年全市将完成剩余部分改造;

184万村民喝上放心水,今年年底前,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

7.1万户不通电山区居民用上了电,35万“低电压”农户用上稳压电;

3.79万烈士子女享受国家定期生活补助,让红军后人免于生计困顿;

……

解决民生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从而凝聚了民心民力。“《若干意见》让干部群众精神振奋,感恩奋进。”兴国县委书记何舜平说。

杨学生等搬进土坯房改造点的农户把这里命名为“铭恩新村”。他说:“住上新房,我们铭记党恩;创造美好生活,我们还要自力更生。

追赶跨越:政策洼地显现竞争力

根据西部大开发政策,鼓励类产业能享受到所得税享受15%的优惠税率,进口自用设备也可免征关税。”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赣州产业基地副总经理郭鹏鹍说,这是公司落户赣州的原因之一。

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是《若干意见》给予赣州的“最大政策支持”。根据这项政策,赣州18个县(市、区)将全面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

政策洼地催生投资热地、发展高地。2012年以来,赣州市从无到有,先后引进包括中汽零赣州基地项目在内的4个超百亿元的项目。

2012年,投资额达100亿元的赣州综合商贸物流园项目启动,建成后将成为赣南规模最大、业态最全的综合商品交易集散地,年交易额300亿元。

2013年,投资110亿元的国家北斗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落户赣州开发区,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达500亿元。

最近,中国核建计划在瑞金投资百亿元筹建第四代核电项目。

重大机遇相互叠加,利好政策接踵而至,提升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数字显示,2013年,赣州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和周边四省八市,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为全省第一。

2013年,章贡区财政收入增幅30%,在江西35个一类县区排名第四。区长赖正文说,我们将争当苏区振兴排头兵,力争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8年任务6年完成。

先行先试:改革红利释放发展力

别看我们镇不起眼,却有国字号示范园。”南塘镇副镇长杨剑新介绍,坐落于南塘镇的江西省赣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清溪示范园,将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试验田。

先行先试平台多是当前赣南苏区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若干意见》用得好就是显性机遇,用不好就是一纸空文。”赣州市苏区振兴办主任黄金龙说。

创建先行先试示范点,赢得发展主动权。赣州市着力打造现代农业、承接产业转移、旅游扶贫、统筹城乡发展、金融综合改革创新、生态文明等6个领域试点示范,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速提质提效。

打造战略性发展平台,提升集聚辐射力。2013年,龙南、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获批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14年,江西还将着力推进章康新区、赣州综合保税区、瑞兴于经济振兴实验区等9个区域发展平台的建设。

建立向上衔接机制,落实扶持政策。先后有38个部委出台了43个具体的政策文件。

搞试点、搭平台、建机制,赣南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区中的特区”。江西省苏区振兴办副主任谢宝河说:“苏区振兴国家战略是要用8年时间还清80年的历史欠账,大量国家级的先行先试平台在3.94万平方公里的赣南大地搭建,必将释放改革的红利,缩短与其他地区的差距,预示着赣南的发展潜力和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