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机关报刊文,赞海外政党借互联网塑造政党认同

24.09.2015  20:10
希拉里的竞选广告攻占手机端。国外一些政党已经开始意识到,要维持政党政治,保持对政党的认同,就必须借助互联网。
              最近,希拉里·克林顿竞选总统宣传片《我想成为冠军》在网络走红,相信会帮助其提升公众形象和社会认知度。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民众对政党和政治人物的认同带来了重大影响,不管是民众的政治认知、政治心理,还是政治参与和政治评价等都发生了变化。国外一些政党已经开始意识到,要维持政党政治,保持对政党的认同,就必须借助互联网。
提升政党组织的形象
              在2010年的英国大选中,工党、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在互联网阵地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通过网络政党宣传和与网民良好的交流互动,很多对政治失去兴趣的网民再次关注选举、关注政党。同时,海外各个政党通过在赛博空间与民众的有效沟通,广泛听取民意,及时调整本党的施政方针和走向,从而树立民众信任的政党形象。2009年10月,时任法国预算及国家改革部长的韦尔特与数码经济国务秘书科修斯柯·莫里塞女士推出一个“倾听网站”,其中有个“数码主意箱”,专门用于接待行政机关用户的批评和建议。德国社会民主党前党联邦秘书长玛特斯亚斯·玛奇尼格曾提出创建“网络党”,希望借助网络这一平台,摆脱以往社民党给人们留下的老化、消极、迟钝等印象。
增强民众对政党领袖的认同
              民众对政党认同的最主要表现就是通过选举表达自己对某一政党领袖的支持度。2008年,奥巴马竞选团队对互联网的充分利用,使其被认为是首位以互联网为竞选平台的政治人物。通过互联网信息攻势,奥巴马成功向选民输送其竞选理念,打造了平民总统的形象,使其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时隔四年的2012年,奥巴马团队在以互联网为阵地的政治宣传中更加成熟,此次他们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Facebook(社交网站)、Twitter(微博)和YouTube(视频网站)上面,通过整合信息的方式和民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且根据选民的政治诉求,给他们发送具有针对性的宣传视频和文件,此举使他再次赢得大选。波兰民主左翼联盟党主席在2010年总统选举期间,曾采用网络视频与党员和选民进行3个小时的直接对话,阐述该党对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给民众一种亲民的形象。荷兰在2011年大选期间,政党领袖运用网络自拍的方式来增加亲和力,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相比传统的大众传媒,互联网更易于实现参选人与选民的直接沟通,从而增强选民与政党之间的互动关系。
促进政党沟通更加人性化
              公众参与是影响政治发展的重要渠道,公众参与的程度和规模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尺度。通过传统媒体参政议政,存在信息不对称、反馈速度慢、缺乏互动沟通等缺陷,民众参与热情不高,对政治比较淡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政党控制信息传播的能力构成了挑战,通过互联网,舆论不需要精英的控制就能够构建、争议和表达。信息技术的革新使互联网参政逐渐兴起,形成了新的政治沟通渠道。作为互联网的重要载体,手机也逐步被各海外政党重视和利用起来。英国工党就把智能手机作为宣传自我和联络民众的重要工具。韩国曾在2005年禁止用社交媒体参与选举,但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2011年不得不解禁。互联网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工具变革的意义上,更体现在内涵创新的意义上,政治参与的激活是政党沟通更具有多元、民主的人性化要素。
推动政党廉政建设
              互联网为民众提供了一个对政党及其领导人监督的平台,互联网的利用逐渐成为海外政党监督的新机制。2009年1月,美国的一家网站专门设立了一个专栏,叫作“奥巴马计表”,里面收集了500多项奥巴马在竞选期间许下的承诺,目的是监督奥巴马总统兑现其在总统大选期间承诺的进度。2010年,法国政府开通了服务质量监督网站,网站设立“公共服务质量晴雨表”和“数码主意箱”,用户通过该网站提出诉求来监督和改善政府公务部门的服务质量。2010年7月,法国媒体披露总统竞选期间,萨科齐曾收受法国女首富、欧莱雅公司继承人利亚娜·贝当古的政治献金,这使萨科齐陷入政治献金丑闻之中。民众通过互联网监督政党的形式主要有:民间监督网站、政府自立的监督网站、民意调查、各种论坛、博客、微博等。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监督的强度和广度也逐步提高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