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雁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优良天数达314天

12.01.2023  10:06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1日电(吴平华)11日,资阳市江区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据悉,资阳雁江2022年在四川省内空气质量排名12名,优良天数达314天。

  “全区6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其中沱江干流水质提升为Ⅱ类,创历史最好水平,3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达标;全区范围未发现工矿企业污染土壤现象,无污染耕地,未发生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全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累积产生医疗废物248余吨,均由资阳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专车运输并处置,实现无害化处置。同时,全面落实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在发布会现场,资阳市雁江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雁江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切实解决各类环境突出问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市民蓝天、绿水、青山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实现建筑工地扬尘在线监控,常态管控城区餐饮油烟和重点工业企业,实施全域秸秆禁烧和烟花爆竹禁放,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对全区39家工业企业制定应急减排措施,建立秸秆还田示范片2.6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切实堵住污染源头,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新闻发布会现场。雁江区委宣传部 供图

  坚持长效落实“河(湖)长制”,全面实施重点流域达标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应急处置工程2个、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项目2个,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204套,同时积极在全区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示点。目前,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持续稳定达标率91.6%、收集率80.61%,农村污水处理率74.9%,水生态环境由局部改善向整体好转迈进。

  全面实施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和农用地分类管控,深入开展污染源综合整治,严格重点企业与园区土壤环境管控,加强危废处置监管,确保安全转移,建成11个农村垃圾中转站和3650个收集点,全区95%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转运处理;化肥农药实现零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3.98%。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治理,扎实推进雁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积极推进沱江生态廊道建设,深化大规模绿化全区行动,实施通道绿化、水系绿化等七大工程,完成营造林2万亩,国省干道及沱江沿岸绿化150余公里,城东新区新增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全区林木绿化率达到39.34%,同比增加0.11%,森林面积达到4.78万公顷,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扎实有效推进“三线”划定工作,结合雁江实际,将0.17平方公里国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将129.91平方公里国土划入生态保护优先区,进一步明确开发边界和管控要求;统筹水务、公安和交通运输等部门力量,开展采砂等领域专项巡查50余次,完成19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联合开展“中国渔政亮剑2022”系列执法检查150次,收缴并销毁违禁渔具211件,立案查处渔政行政处罚案件11件,依托30个渔政视频监控装置,实现了沱江雁江段渔政视频监控全覆盖;印发《关于2022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要点的通知》,完成高板桥等3座退出电站的验收和王二溪等6座电站数据并联省网工作,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并通过省级验收,治水工作成效明显。

  坚持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手抓”。借力雁江区域优势,聚焦医药食品、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领域,积极引进南京广维、伟俊玩具等低能耗、低污染项目共计54个,打造投资53.12亿元的四川振兴装备制造产业园和绿色低碳产业园,推动雁江工业经济新发展;依托“鱼米之乡”项目建设,在全区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约2.2万亩;投入资金4712万元打造10万亩种养循环示范区,建立高位循环水养殖基地4个;科学制定《中共资阳市雁江区委关于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加强企业节能指导服务,促进雁江区绿色低碳发展。

  据了解,2022年,雁江区扎实开展“全域禁烧”、食品加工行业、工业园区环境安全、核辐射安全、医疗废物安全、大气专项行动,饮用水源地、疫情隔离点污水及医疗废物处置等专项执法行动,将环境网格监管融入雁江区综治网格统一监管,全年实施双随机检查企业192户(次),自建检查任务149次,开展监督性监测和执法监测20次,直接处理各类环保信访投诉件116件;指导全区29家企事业单位完成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及修订;对13起涉嫌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处罚金额100585元,对符合免处条件的6家企业免于行政处罚。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雁江区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继续坚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培育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时段管控,坚持铁心铁面铁腕治污,全面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断巩固提升环境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切实筑牢沱江中游生态安全屏障。(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