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雁江新型农业经营体促农民持续增收

15.02.2015  12:34

        中新四川网2月15日电 (钟华吴平华)记者在资阳市雁江区农村采访时发现,专合组织的蔬菜卖出了高价,家庭农场年收入过百万,龙头企业年销售超千万,种植、养殖产业在农村大量涌现……

        据了解,雁江区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幸福美丽村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惠农政策,着力培育和发展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014年,雁江区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0.5亿元,同比增3.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189元,同比增1132元,增12.5%。

        促成合作社规模性发展

        “我们合作联合社的蔬菜今年将实现盈利3000万,联合社蔬菜基地的农户也将增收3万余元。”在资阳市宰山嘴蔬菜合作联合社的大门前,场主孙传辉盘算着今年蔬菜的收益。

        “谈到联合社发展规模的壮大,还得感谢区政府当年对我的鼓励和支持。”孙传辉说,2004年以前,他蔬菜基地不大,不能应对市场和天灾带来的风险,就在最为窘迫之时,区委、区政府的相关人员及时出面帮助协调解决,让自己度过了种种难关。

        近年来,雁江区不断加大整合资金力度,对蔬菜、生猪、肉牛等主导特色优势产业进行重点扶持,促进其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正因为有区上的帮助,我才下定决心继续发展蔬菜种植。”孙传辉经过八年的艰辛努力,如今,他已在资阳市三个县市区30个镇乡、80个村(社)建起了生菜基地,发动1.5万户农民种了2万余亩蔬菜,解决了1万余人就业问题,帮助他们走上了致富路。

        2014年,雁江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8家,发展社员5000余户,带动农户15000余户。目前,全区共有专业合作社601个,生猪养殖专合社277个,水产养殖专合社62个,林木种植专合社37个,果蔬127个,药材43个,农机植保服务类专合社22个,粮油22个,其他11个。现有成员1.6万余户,带动农户达6万余户,合作社总收入3.87亿元,带动农户户均纯收入2.36万元。

        彰显家庭农场产业特色

        近日记者在雁江区小院镇抱房村、白家咀、大坪村等一带走访时发现,在农村,许多以前在城里“挣大钱”的人,如今却回到农村搞起家庭农场。

        雁江区有一位返乡农民工张建,他曾在建筑、道路等工地包工,年薪几百万,而如今,他却放弃了包工头,取而代之的是“雾里水乡”的一位家庭农场主。据了解,2009年,张建在保和镇晏家坝村租下了近500亩的鱼塘和140亩的土地,投入800万元注册资本建起了家庭农场,并成立红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设晏家坝、张家湾和杨家湾三个水产专业合作社,发展起了珍惜鱼类养殖和高端苗木种植。

        截至目前,雁江区注册家庭农场91户,家庭农场劳动力总数546个,户均6个。经营面积7905亩,户均84.1亩。其中流转土地约5460亩,年支付土地流转费382.2万元。

        为发展好全区特色农业产业,近年来,雁江区鼓励家庭农场申领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经营执照,使家庭农场具有完全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通过整合应用了先进的农业科技、良种、良法、农机作业,示范推广了农业高新科技;通过不断扩大种养殖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示范效应;通过租赁获得农民的土地,使闲置的土地发挥了最大效益。

        发挥龙头企业连锁效应

        走进临江寺味业公司豆瓣酱生产基地,一股淡淡的酱香风味弥漫在空中。据介绍,雁江公司产品目前已出口到美国、日本等海外市场,呈现出“墙内墙外花同香”的局面,吸引了韩国希杰食品集团、香港亨氏集团等全球名企的关注。

        “这就是龙头企业带来的产业连锁效应,它会让产业延生,也会让品牌产生国际影响。”雁江区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介绍,农业龙头企业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骨干力量,仅临江味业公司就帮助46个村建立2万余亩海椒基地、6万余亩黄豆基地,带动了全区上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雁江区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这个关键,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拥有品牌的临江味业、宝莲酒业、若愚粮业等一大批龙头企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和技改项目的建设进程,提高企业发展的实力和后劲,带动了全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全区共有国、省级龙头企业4户、市级龙头企业28户,年销售收入达55亿元,其中超10亿元的重点龙头企业2家,超亿元的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3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