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进村搞扶贫 “泥腿子干部”各显神通

29.04.2014  18:03

(记者 李春雨) 4月28日,简阳市老河村老支书袁有义站在刚刚修好的村道上,高兴地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扶贫帮扶简直帮了我们大忙了,村里路通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村民如今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这只是资阳全市173个扶贫村近两年中再平常不过的变化。去年,资阳市共投入资金1.55亿元,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

  资阳市雁江区回龙乡赵家村是边远山村,路难行,车辆进不了村,卖蔬菜水果全靠村民肩挑背驮,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全村发展的瓶颈。“要致富先修路,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靠我们凑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把路修好。”赵家村村民徐光福说,他们盼的是政策帮扶的东风。

  在新一轮“三村扶贫行动”中,资阳市交通运输局下派干部驻村帮扶赵家村,很快,修建村道的事有了眉目。交通运输局整合项目资金304万元,加上村民自筹资金,6.58公里的环村水泥路项目迅速启动。去年6月,环村路正式通车,村民看准了基础条件变好的良机,纷纷发展起小米辣、黄金梨等特色种植。“修好了路,不愁农产品运不出去了。”村民徐光福说。

  赵家村的变化仅是全市173个扶贫村中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切片。去年,全市新改建通村通组道路200余公里,新建蓄水池530口、山坪塘219口、水渠25公里,新建农家书屋76个,硬化村级活动阵地院坝1.83万平方米,帮助663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启动建设居民集中居住区7个。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扶贫村发展环境越来越好。

  自2012年5月11日资阳市启动实施了新一轮“三村扶贫行动”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部署,牢固树立“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的理念,坚持“一路二水三产业四增收”,扎实开展“三村扶贫行动”。

  去年,资阳共向173个扶贫村投入资金1.55亿元,新改建通村通组道路200余公里,帮助663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发展果蔬特色种植21000亩……扶贫村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广,干群关系越来越亲。

  资阳市委书记李佳的联系点是最偏远的贫困村——简阳市云龙镇宝坡村、老河村。她多次到村实地调研指导,帮助理清发展思路,解决项目资金问题,两个村在短时间内实现旧貌换新颜。市委副书记、市长邓全忠,多次到联系点南津镇谷湾村、斜石板村,走访群众、规划项目、协调资金、检查推进。市县145名领导干部、325个市县部门(单位)负责同志纷纷深入联系村开展帮扶工作。据统计,去年,资阳市县领导深入联系村指导工作860余次,协调争取到位项目资金1560万元。

  在领导的示范带动下,173名驻村干部扎根基层,5000多名机关党员与4000余名农村重点培养户、种养大户、贫困户、利益诉求户结成帮扶对子,更多的干部走进田间地头,成为群众眼中的“泥腿子干部”。

  去年,资阳全市173个扶贫村在驻村干部和机关党员的帮助下,发展晚白桃、柠檬、核桃、蔬菜等产业21000亩,培养种植专业大户223户,引进业主建立合作社经济组织9个,培育乡村旅游示范户50余户。产业调整不仅在较短时间内促进农民增收,更为扶贫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永久脱贫夯实了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