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雁江区:让贫困户奔向美好新生活

05.01.2018  20:32

 

□ 杨璐 杨萍 汤斌

2017年11月30日,资阳市政府正式公布了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2017年退出贫困村名单,共80个贫困村达标退出、48000余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作为资阳唯一的市辖区,雁江在全市脱贫攻坚中彰显出“雁江担当”,以迸发涌流的激情和干劲,坚决按照“军令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完成全年脱贫目标任务,实现了17个贫困村退出,5538户14043人贫困人口脱贫。

数字的背后,是雁江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下足“绣花”功夫,以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扶贫扶志为突破口,主动作为,创新思路,紧盯脱贫目标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建立工作任务、措施和责任“三张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在全国扶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期,雁江110万名干部群众咬定青山不放松,瞄准“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勇立争先之志,善谋破题之举,为“脱真贫,真脱贫”的重大命题,交出了一份满意的雁江答卷。

日前,记者深入雁江探寻脱贫攻坚之举,目睹了“绿了山间、美了乡村、富了村民”的新变化新气象,感受到了干群凝心聚力、合力攻坚的豪迈气势。

A.

脱贫新战术

从“点上开花”到“满园春色

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距离资阳城区有20多公里,行走在保和镇六石包村的乡村公路上,路畅、水清、岸绿、花艳、果香……让人不由感慨,这是在贫困村,还是一次美丽的乡村之约?

这样的疑惑,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精准扶贫的成效。

六石包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作为金竹湾幸福美丽新村的一部分,六石包村已经旧貌换新颜。和六石包村一道发生变化的,还有同为贫困村的洞子湾村、石庙子村、石坝子村这样的亚贫困村,以及金竹湾幸福美丽新村辐射的周边8个村。

在金竹湾幸福美丽新村打造中,雁江通过整合资源,融合发展,突出生态、绿色、休闲特色,留住青山绿水、留下田园风光,力争打造成渝地区独具丘陵特色的田园主题村落,寻找一条“望山见水记乡愁”有归属感的幸福美丽新村之路,同时打造经济增长点,合力摘“穷帽”、斩“穷根”,走出一条长远持续脱贫之路。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何能以一个“”撬动脱贫攻坚的“”?

这是一盘“善统筹、谋深远”的棋局。

雁江区打破贫困村狭义定义,统筹考虑亚贫困村(20户以上的非贫困村)一体发展,利用产业连片扶贫方式,通过‘片区式规划、园区式建设、融合式发展’,巧破扶贫‘盲点’,依靠扶贫资金‘撬动’作用,以小片区为平台,整合交通、农业、水利等专项资金,乡村道路、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项目集中推进。”雁江区委农办主任、扶贫办主任童利锋如是说。

不止于此,统筹和谋划还瞄准着更高的层面和更远的目标。

跳出脱贫看扶贫。一场宏大的扶贫方式变革孕育而生——雁江把贫困村的发展纳入农业农村发展大局中来整体谋划,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中来统筹推进,用农业农村整体发展的成效来带动促进贫困村发展。

这是一招“一子落、全盘活”的妙手。

雁江区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以脱贫攻坚为“”,把新村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应用到全区脱贫攻坚中,全面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脱贫攻坚两个重点工作,确保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相互融合、有序推进的“点面结合”模式。

通过突出保和金竹湾幸福美丽新村、丹山川中莲藕基地、中和老龙潭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等“七大片区”建设,雁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形成了多方联动的脱贫合力。目前,全区建成“四好村”201个,37个贫困村“变身”幸福美丽新村。

脱贫攻坚是一场持久战,越往后,越需要新的“战术”来攻坚。而雁江的“新战术”实现了贫困村与亚贫困村从“跷跷板”到“齐步走”,实现了从“点上开花”到“满园春色”。

B.

造血”增动力

有产业脱贫才有底气

2017年10月,2016年四川省175个县、市、区经济综合评价排位出炉,资阳市雁江区排名第15位,丘陵地区更是排名第5位,成为丘陵地区的类区先进县。产业发展是雁江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助推器”。

产业强村,产业富民。”也是雁江丹山镇八字墙村第一书记罗林为八字墙村找到的脱贫出路。

2017年初就摘掉“穷帽”的丹山镇八字墙村靠着搞产业打破了脱贫困局。“3个‘三年规划’正在谋划发展,第1个三年计划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正逐步完善中;第2个三年计划已积极推进,打造产业基本成型;第3个三年计划打造叫得响的品牌,带动全村参与产业发展。”罗林充满干劲地讲道。

全村286户已发展近千亩晚熟柑橘产业,近120亩土地,以苗木销售为主,预计2017年苗木产值可达200万左右,经济价值将达到500—600万。”罗林谈到,未来全村286户1047人要全部参与其中,成为全村产业链上的一部分,以发展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旅游,真正带动八字墙村经济发展。

有产业,脱贫才有底气。丹山镇党委书记李林深有体会:“全镇实现了每个贫困村都有2—3个稳定增收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1项以上增收项目。”将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创新融入到丹山镇产业发展大局中,目前,9个贫困村发展莲藕550亩、核桃5000亩、柑橘2500亩、蔬菜4000亩,初步形成了“四个一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

同样以产业为抓手,回龙乡正如火如荼地打造一条条产业带。

以李光坝、巍峰、江诗等村为主的柑橘产业带,规划5000亩,签约3000亩;

以赵家、赵兴、冷家等村为主的凤凰李产业带,规划3000亩,签约2000亩;

以漆家、冷家、江诗等村为主的稻渔种养产业带,已启动2000亩;

以李光坝、玉皇、三合等村为主的藤椒产业带,种植1000亩;

……

在雁江区扶贫办,记者看到这样一张规划图——《资阳市雁江区农业产业总体规划(2017—2021)》,多种颜色分别成片规划着全区的农业产业发展。

据介绍,雁江以“4+3”新老七大片为引领,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狠下功夫以“产业”破脱贫困局。截至目前,全区76个贫困村产业规模达9.1万亩,新发展种养大户64个,新型职业农民200余人,新建家庭农场17个、专合社34个;2017年脱贫的17个贫困村产业规模达2.3万亩,带动11532名贫困户增收致富。

在雁江,一个个农业产业项目如锦绣般铺陈,为农村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生机。传统种植、农产品加工等各领域齐聚发力,优势特色产业效益日渐凸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方式日趋成熟,为实现全面脱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

下足“绣花功

实招巧招让扶贫不留死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只能赶前、不能延后。”雁江目标明确、意志坚定。

面对剩下最难啃的“硬骨头”,雁江不断探索制胜招数。2017年6月,雁江提前思考,研究下发了《雁江区2017年插花式贫困户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文件,通过增加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探索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开展“近邻”帮扶等方式,提高“插花式”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远亲不如近邻。对这句话,雁江很多贫困群众有了新的认识。

昔日,中和镇干沟村因干涸缺水,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更有“嫁人不嫁干沟人”这句流传较广的话,直接折射出干沟村的穷困和无奈。

而今,记者走进这座掩映在浅丘绿色之中的干沟村。

在干沟村支部委员会办公室,一面近五十位干沟村村民的笑脸墙定住了记者的脚步,一位位质朴的村民,一张张开怀大笑的脸庞,抑制不住的幸福感已涌出墙面,张张笑靥里展露的是脱贫致富的成功,奔向小康的信心。

村民杨军,年近五十且身患癌症,却积极带动邻近的4户人家,主动带头学习,搞专业技术培训,用自己的能力帮扶周边贫困户,目前实现机械化种植约五十亩粮食和经济作物。

年过六十的曾福兴,主动帮扶邻近的困难农户,针对村民劳动力不足、技术上不懂、销售路子不通等问题,曾福兴全程带动帮助农户增收致富。而今,曾福兴及其帮扶的5户人家已形成小规模养殖几百只土鸡,每户年收入至少上万元。

正是干沟村每一位村民的心紧紧拴在一起,主动帮扶他人脱贫致富,干沟村才能在短时间内顺利摘掉贫困帽。

引导群众就近展开‘近邻’帮扶,以‘巧’法破脱贫死角,让每一位贫困户绝不掉队。”雁江区扶贫办副主任岳林讲道,针对无劳动力、因病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开展“一帮一”或“一帮几”等模式,邻近农户以代耕贫困户田地或从种到卖全程帮扶等措施,同时对帮扶农户以政策补助分红等方式调动其帮扶积极性,确保每一个贫困户绝不掉队,一个不少奔小康。

近邻帮扶”是雁江攻克“插花式”贫困的巧法子。雁江区创新开展“近邻帮扶”,通过区乡村近邻农户的联手、联心,以“近邻帮扶”巧破“插花式”扶贫死角,用“”法,使“”劲,对准特殊贫困户发力,众人一同浇开脱贫花。

干沟村正是有着像杨军、曾福兴这样质朴的村民,用心帮扶每一位困难户,才“”出了一幅翻天覆地的新美景,成为全区的典范。

雁江区正是有着像干沟村这样和谐的村居,用“”帮扶,用“”帮扶,逐一击破雁江区的扶贫死角,让今天的雁江区焕然一新。

除了开展“近邻帮扶”,雁江区政府还安排898万元个体减贫资金(按“插花式”贫困人口人均1000元)支持贫困户产业发展,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200亩以上或土地整理及田型调整达200亩以上的业主落实供给侧政策扶持,全力攻坚“插花式”贫困,精细“绣花”扶贫不留死角。

D.

扶贫先扶志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医疗扶贫政策就是好啊!”2017年4月17日,患有贫血性心脏病的元坝村贫困村民余大爷,通过手术治疗,康复出院,按照医疗卫生精准扶贫相关政策,1万余元医疗费用全部由扶贫基金承担。

疾病是贫困家庭脱贫的一只“拦路虎”。对余大爷这样的特殊人群,雁江用政策进行兜底,从制度上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

通过强化医疗扶贫保障,雁江建立了665万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全面落实精准医疗扶持、基本医疗保险、控制医疗费用等“八个100%”救助措施,2017年累计保障因病致贫人员住院治疗2.2万人次、1.09亿元,其中大病救助1050余人次、841万元。

除了强化医疗扶贫,雁江还加强社会保障扶贫,全面落实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加快发展政策性保险事业,贫困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9%。整合群团组织力量,开展贫困户“两癌”救助、贫困村“童村同在”等活动,社会扶贫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边对特殊人群用政策兜底,一边也在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现在党的政策又好又实在,但是不能光靠党的政策,脱贫总还是自己的事。”祥符镇排桶村近60岁的郭荣超说,“我种了13亩的核桃树、李子树,约300多株,就算一株一年收入100元,一年就是三万多”。

5年前,郭荣超及妻子周菊芳先后患上胃癌和肺癌,因治病欠下大笔外债。面对困境,夫妻俩不等不要,开荒山、种果树、建鱼塘,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意志和执着精神,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坚定前行。2017年,郭荣超夫妇荣获省级脱贫攻坚“奋进奖”。

祥符镇党委书记严莲说:“郭荣超夫妇俩这种不等不靠、主动脱贫的意识,是全镇脱贫攻坚工作中广大群众攻坚克难的一个缩影,更是值得我们宣传和学习的先进典型!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才是脱贫攻坚持续推进的源泉。

如何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

雁江推行村级党建工作“清单式”管理,创新开展“百个组织结对千名干部帮困”活动。建强支部堡垒,配强干部队伍,发挥率带作用,激发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具有雁江特色的抓党建带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为提高村民思想,提升村民技能,提振脱贫信心,雁江区以创新“一心双促三提升”办实办好“农民夜校”为抓手。目前,全区累计开展集中教学42755人次,分片分组教学3202人次,上门送学4564人次,远程辅学34500人次。同时,开展政策课、技能课、文明课、感恩课四个“脱贫微课堂”,让村民主动走上脱贫之路。

盯住智力扶贫,狠抓教育先行。全区大力实施教育扶贫“雨露计划”,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各项政策,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2017年共对1498名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各类费用、发放助学金96.52万元。建立500万教育扶贫基金,向473名贫困家庭学生打卡直发教育扶贫救助金35.7万元。

每一笔资金,都如同淙淙清泉滋润着贫困群众;每一个项目,都是一把开启小康之门的钥匙;每一个行动,都激励着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信心。

擂响战鼓,奋力冲刺。雁江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带领贫困群众奔向又美又富的小康生活。

昭觉县脱贫攻坚纪实
    这是中国西南一个偏僻的彝族山村——昭扶贫与移民
南充市下足绣花功夫 脱贫攻坚连战连捷
  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南充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南部县、蓬安县相继摘掉贫困县帽子;嘉陵区、仪陇县、高坪区3个贫困县(区)顺利完成省级验收评估;全市468个贫困村全部达到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标准;10.扶贫与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