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三村扶贫行动”扎实有效推进

16.06.2014  16:19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以及《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文件精神,今年,资阳市将投入2.1亿元,帮助6.23万人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一、贫困农户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按照国家制定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针对致贫原因逐村逐户落实帮扶措施,涉农资金普惠到村到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特惠到贫困户的要求,全市制定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负起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职责,将全市现有33.29万扶贫对象落实到户到人,做到户建卡、村造册、乡立薄、县归档,贫困农户信息系统进一步得到完善。

二、进一步完善了干部帮扶具体措施。 目前,已启动了62个贫困村实施项目建设。为使“三村扶贫行动”工作落到实处,,在进一步完善《部门帮村工作考核办法》、《驻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等帮扶制度的基础上,今年提出了对驻村工作进行每月不少于20天的刚性要求,对工作表现不好的驻村干部实行“召回”,同时通过建立与扶贫村沟通机制,褒奖优秀,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

三、形成了帮扶到户多举措并推的格局。

1.项目实施,覆盖到户。通过对重点贫困村基础设施、生产发展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扶持,使贫困村和贫困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骨干增收项目基本形成,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解决了贫困群众吃粮、吃水、用电、行路、居住环境和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业,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问题。

2.实体带动,效益到户。通过鼓励企业与农户合作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实现农产品产、供、销的良性循环,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同时引进业主发展专合社,通过“专合社+基地+农户”的形式,有力推动了贫困户脱贫进程。

3.干部包村,工作到户。从第二个十年扶贫规划实施以来,我市持之以恒抓好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从2012年开始启动实施“三村扶贫行动”(领导联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活动以来,我市共有637名市、县级领导干部、325个市、县级部门和7000余名机关干部深入贫困村,帮扶贫困村96个、贫困户4000余户,引进帮扶项目89个,争取和落实帮扶、捐赠资金34248.028万元。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扶贫工作机制,发挥了扶贫投入的聚合效应,“大扶贫”工作格局不断拓展。市及所属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还把扶贫新村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为扶贫新村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项目和资金给贫困村的启动、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改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力的推动了贫困村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4.社会参与,帮扶到户。主要是动员社会各界对贫困户进行帮扶。我市开展的新一轮“三村扶贫行动”中,我们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扶贫。

5.低保兜底,惠民到户。认真贯彻落实开发式扶贫与救济式扶贫相结合的扶贫工作方针,强化“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对缺乏劳动力不救不活贫困人口,协调民政部门实行农村低保政策。同时实行医疗、教育救助,因病、因疾、因残致贫人口给予帮扶,保障了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