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人”是蜀人祖先? 专家认为蜀人或为黄帝后裔

25.01.2014  11:58

  图为远古资阳人复原半身像。

资阳人”是蜀人祖先?蜀人有可能是黄帝后裔?近日,国内外专家就巴蜀文化、蜀人祖先、“资阳人”的历史定位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交流。

非洲起源论?中国也是人类发源地

关于文明的起源问题,是现代科学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在20世纪,学者论述中国古代史时,多以东西关系立说,认为是“西亚近东文明东渐”,这在历史学界有过较大的影响。随着考古工作在全国的普遍开展,包括距今170万年左右的“元谋猿人”、距今100~50万年左右的“蓝田猿人”、距今70~20万年左右的“北京猿人”、距今10万年左右的“大荔人”,以及距今约4万年左右的“资阳人”等一大批重要人类化石的相继面世,把中华大地上人类演进的脉络清楚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图为李伯谦在发言。

资阳人是直立人到现代人转换的重要发现,对资阳人的定位和研究,有助于以此为起点,构建这一地区古代文化发展系统。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院长、教授,“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之一,著名考古学家 李伯谦

资阳人的发掘是旧石器时代发掘的一个重要成果,证明在4万年前,资阳人文化的成就和进步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研究会会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之一,著名考古学家王巍

对于这一问题,李伯谦表示:当前国际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对现代人起源的研究,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非洲起源论,但中国学者不认同。因为通过我们研究发现,100多万年前使用的工具和7、8万年前使用的工具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中华大地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王巍则表示,一直以来中华文明被认为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但古代文献中有不少神话色彩,还不能作为信史证明中华文明五千年。研究学者都知道,五千年的说法是没有经过科学研究的,不是一个经过科学研究的结论。部分国外学者甚至至今仍然怀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夏朝是否真正存在过,如果不存在,中华文明历史就连四千年都没有,而是只有三千多年。“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有很多内容,包括中华文明如何起源、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怎么样的过程,为什么经历这个过程,其背景、原因、特点和机制是什么。这么多内容就是要找出证据,证明中华文明5000是确实存在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格局如何形成的。

  图为古资阳人使用的工具。

古蜀文明起源复杂蜀人有可能是黄帝后裔

古蜀文明起源复杂,据四川大学教授彭邦本介绍:四川上古的历史,尚无较为系统的早期文献记录。按一代学术文化宗师、西汉郫县人扬雄的《蜀王本纪》,和东晋成都本土著名历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蜀地在先秦时期先后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蒲泽)、开明”五个王朝。当时的巴蜀地区,邦国林立,其中从现在残存的古代文献中可考者,战国晚期还有苴、郪、资、僰、鱼、汁方(什邡)、丹犁、邛、苏祈、旄牛、青衣、笮、冉駹等若干小国。因此,蚕丛等五个王朝实际只是五个区域性共主,既有雄长蜀地的相继关系,复有在共主状态下长期并存之史实。

至于说资国为黄帝后裔所封,过去人们限于史料,确实很难凭信。但近年来出土的大量考古学新资料,为我们以之印证传说,从中绎出真实的历史信息,提供了一些可能的历史线索。黄帝是生活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的古老族群的著名首领,史载其5000年前的聚居之地位于黄土高原上,即《史记·五帝本纪》所说的“轩辕之丘”。

黄帝二子降居川西的传说,近年来已经得到考古学资料的印证。如在岷江上游地区,就已经发现或发掘出8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以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茂县营盘山遗址及其附近的波西遗址、沙乌都遗址最令人瞩目。在这些距今5000年左右的遗址中,既出土了明显为当地土著的文化器物,也出土了黄河流域马家窑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彩陶,后者正是黄帝族群文化的特征。很显然,此期岷江上游以营盘山大型遗址为中心的遗址群,实为一个族群来源多元多样、由若干不同规模或曰等级的聚落组合成的大型社会共同体,这与上述黄帝族支系南下川西北地区,并且与土著联姻的文献传说若合符契。这就为四川盆地内的资国为黄帝后裔的传说,也提供了非常有说服力的佐证,说明四川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与黄河流域和中原发生了悠久深刻的族群文化联系,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可谓源远流长、由来已久。

  图为研讨会小会上,谭继和作主题发言。

对于巴蜀历史,谭继和解读认为,可以从两条线看到对古巴蜀历史的当代解读。一条线是考古文化。现在对古蜀考古已经能够构筑起一个发展的系列,这是几十年来的新收获。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起源至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已经能够比较清晰地构筑起古蜀考古文化发展的系列,当然,其中也还有些阙环。至于说到旧石器时代,由于考古发现的限制和阙环还很多,我们至今还不能完整构筑起它的发展系列。从巫山人到资阳人上百万年距离的历史,还无法清晰地铸成一个合理的发展链条。这种情况虽然给我们历史研究工作者带来不利,但带来了解读的机遇,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空间、历史空间和想象空间。另一条线是历史文化。本来古巴蜀文献记载就少,加上散佚很多,难怪“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了。如果再追溯到蚕丛以上的“原史时代”,例如旧石器时代,那么,更是迷茫不清了。所以,对古蜀上古的“原史”,《蜀王本纪》首先对古蜀历史作出了扬雄那个时代关于巴蜀所谓“开国”的文化解读,继此之后,《华阳国志》总结出当时那个时代蜀人对蜀史的特殊文化解读是:“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人皇分九囿,巴蜀是其中一囿。这个“人皇”时代,就同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转型时代联系起来了。所谓“人皇之一囿”,这就是古人对巴蜀古史的文化解读。虽然这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但它确是古人对古巴蜀文化基因的一种认识。发展到后来的历史时代,对巴蜀进行特殊文化解读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这些文化解读,都是他那个当代的解读。今天的人解读,不过是这个历史的“当代解读”的进一步发展。今天比古人好的优势是能够把考古文化与历史文化两种解读逐步合笼在一起,尽管这是很困难的工作,但确是古人无法具备的优势。

  图为宋镇豪在致开幕词。

资阳人介于晚期智人和新人之间,是人类从智人向新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川人的祖。对资阳人的讨论研究,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社科院先秦史研究室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著名史学家 宋镇豪

“考古上命名的“资阳人”是以首先发现地命名的,代表着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在巴蜀大地上活动着创造着文化的人群,如果用文化学观点看,它在巴蜀文化史上应该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四川省历史研究会会长,重点科学《巴蜀文化学》首席专家,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先秦研究专家 谭继和

专家观点:资阳人是蜀人祖先

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宫长为表示:资阳人的发现,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大的考古发现,也是继北京猿人之后重要的头盖骨发现。资阳人的发现历史,不仅是中国发现的唯一的早期真人类型,也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的真人类化石,更是南方人类的代表,而且还是中国古人类发现中的唯一的女性。资阳人的复原文明,实际上远远没有停留在4万年前,而是以4万年前的资阳人为起点,追寻中华远古文明的足迹,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走进新石器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走进夏商周三代。

著名生物进化论专家,中国科普学家卢继传则表示:“资阳人”是生存于4万年前的智人,是人类萌生思维,用智慧创发文明的杰出的先驱,创造了生产活动与独特生存方式,开创了中国远古人类文明。有人撰著“古蜀王国”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摇篮,认为“资阳人”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华夏文明只有黄河流域这一个摇篮吗?近年来,一些学者、专家提出了异议,他们著书说,用出土文物史料论证古蜀王国同样是华夏文明的一个摇篮。”资阳人又是蜀人的祖先。史实是最好的佐证。资阳人萌生人类思维,率先用智慧与大自然斗争和生息,用骨针缝制皮衣,用穿孔石珠等妆饰,拓创发展人皇、燧人、鲤鱼桥、女娲、资国、昆吾、苌弘等4万年来一系列的灿烂文明史实,充分证明资阳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摇篮。这些见解对重新审议我国古人类研究结论提供了重要史实。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考古专家胡昌钰:“资阳人”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早段,距今约4万年左右。 “资阳人”是迄今为止在四川境内发现最早的新人化石,给“资阳人”戴上“四川人的始祖”桂冠,应该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