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扶贫资源 盘活脱贫要素 通江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12.01.2016  11:04

 

        □记者 樊邦平
    位于通江县集中连片特困区域的大兴乡贾家梁村于2014年摘掉了穷帽,从扶贫起步到实现脱贫,当地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
    贾家梁村的改变不是个案,“十二五”以来,通江县通过整合扶贫资源,激活脱贫要素的方式,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将全县贫困人口从18.9万人减少到9.4万人,在秦巴山区,跑出了脱贫加速度。
一线观察:一棵茶叶树脱贫一个村
    今年71岁的贾维瑞做梦也没想到,曾经被他抛弃的茶树,会在2012年重新被种在地里,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伴随茶树的回归,全村的经济和生活风貌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1月4日,贾维瑞向记者讲述了贾家梁村的茶叶脱贫故事。贾家梁村一直有种茶传统,但小农式的种植和经营并未带来特别的经济效益,大量精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被撂荒,茶树无人问津。与此相伴的,是因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增收渠道过窄而导致的整村贫困。
    2010年起,当地集中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启动,贾维瑞家和全村迎来转折点。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和产业要素,引入项目业主,当地消失已久的茶叶产业回归,贾维瑞将10亩土地流转出来种茶,每年可获土地流转收入5000多元,返聘为茶园管护,每年还可挣工资;在茶树生长的间隙,他还在地里套种玉米等农作物;茶叶投产后,贾维瑞还可以获得5亩多茶叶利润的20%,综合算来,仅依靠茶树一项,贾家一年的收入便稳稳超过了1万元。
    在贾家梁村,为配套茶产业打造,各项财政资金和公共事业项目资金潮涌而来,水泥路通到了90%的村民家门口,困扰了这个旱山村几代的农田用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全村目前共发展茶叶2500亩,村民每年可在茶园获得劳务收入200余万元,”村党支部书记贾茂森告诉记者,当前,村里大部分留守老人找到了致富的新渠道,积极参与茶叶种植,大家都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产业的崛起,收入的增加,激发了村民改善居住条件的热情,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一幢幢巴山新居拔地而起……
背后故事:茶树脱贫折射扶贫新思路
    “总结贾家梁村的脱贫之路,不难发现,我们脱贫的关键便是对脱贫要素的盘活和对扶贫资源的整合。”大兴乡党委书记王智刚告诉记者,为了盘活贾家梁村的脱贫资源,发展茶产业,当地整合了各种扶贫资源,调动了近8千万元的资金。
    “连片扶贫开发的核心是将巨大的政策和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再将贫困地区的人财物等脱贫要素进行盘活,将二者有机结合,便能放大扶贫的效果,扩大脱贫的面积。”通江县委书记赵万先告诉记者,不仅是贾家梁村,“十二五”以来,通江县构建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战略工作格局,通过整合扶贫资源,盘活脱贫要素的模式,打通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任督二脉,通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每年带动25万人外出务工或就近就业,劳务收入70多亿元;鼓励依法流转、集约经营,累计流转土地20万亩、林地55万亩,产权抵押融资近10亿元,带动4万多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现收益4亿元,用于巴山新居建设;实施农村土地整理,新增耕地7万亩,收益14.7亿元,全部用于脱贫攻坚…… “十二五”期间,全县贫困人口,从18.9万人减少到9.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9.8%下降到14.7%。
    赵万先告诉记者,为贯彻我省脱贫攻坚大会精神,通江将以脱贫攻坚规划为总揽,变“静态资源”为“流动资本”,着力推进农村人、地、林、房、钱和集体资产的“六个盘活”,将扶贫资源与脱贫要素有效对接,打出组合拳,闯出连片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目前当地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实施项目资金有效整合,将每年县级新增财力6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0%统筹用于脱贫攻坚,全县每年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0多亿元。政策捆绑在一起,还撬动了金融部门和社会资源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据统计,目前该县已撬动各类银行贷款20多亿元,回引返乡创业人士850多人,累计投资达15亿元,带动贫困人口2万人以上;吸引社会资本3亿多元,每年还募集各类社会捐助资金1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