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国资委大力实施“国企入凉” 积极投身彝区脱贫攻坚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要继续把彝区藏区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的要求,省国资委主动融入省委关于大小凉山彝区脱贫攻坚整体部署,在全国国资系统率先提出“全系统动员、全领域参与”,大力实施“国企入凉”行动,助推大小凉山彝区持续稳定脱贫。
一、企地联动,实现合作共赢。实施省属企业与地方政府、企业“1+N”合作模式,签订“国企入凉”产业扶贫项目21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已落地重大项目13个、总投资1100亿元,打造大小凉山水电、光伏等优势产业11个、特色旅游品牌4个。省属企业还积极发挥主业优势,参与大小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省属企业还积极发挥主业优势,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各企业还在大小凉山彝区投资建设项目有55个,包括17个能源项目、19个交通项目等,总投资达2800亿元。其中,四川发展战略入股凉山商业银行,川投集团在凉打造“西部康养产业扶贫基地”,铁投集团整体开发峨边黑竹沟旅游资源,交投集团重点推进G5泸黄高速公路改造、宜攀、西昭等高速公路项目,能投集团扶持打造凉山州彝海、灵山、螺髻山等景区。
二、产业带动,精准帮扶到位。23户国企与彝区13个县建立“2帮1”联系机制,重点帮扶26个村。2016年无偿投入97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打造村集体经济26个、种养殖项目46个;2017年计划投入700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81个。省电力公司创新实施平台化产业扶贫,出资200余万元专门成立彝兴农业分公司,建成现代化生态鸡养殖基地,为贫困户提供劳务用工、技能培训并负责市场销售,形成贫困户户均60只、基地年产10000只鸡禽的养殖规模,2016年贫困户户均增收4600元。省机场集团采取“合作社+养殖大户+贫困户”模式,在越西县邓家坝村开展生态土鸡规模养殖试点项目,投入45万元培育7户养殖大户,修建标准化圈舍并投放鸡苗1万只资助贫困户入股集体经济,2016年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
三、尽心竭力,突出干部引领。31名驻村干部始终吃住在村、工作在村,积极发挥资源优势、组织优势和自身特长,为当地注入市场管理理念和现代文明意识。中石油西南管道公司派驻峨边县郭凡村第一书记张颖,对大病统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进行项目化运作,为全县首例并被推广;神华四川能源公司派驻布拖县博作村第一书记胡小明自掏腰包,带领村干部和产业发展带头人到省内6市县学习产业模式、种养殖技术和销售渠道;四川电力设计咨询公司派驻布拖县吉为谷村第一书记郑伟采取正面鼓励和负面鞭策的方式开展卫生评比,每月公开评选15户达标户奖励发放卫生用品。今年4月21日,系统有4户企业、8名驻村干部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优秀“五个一”帮扶力量。
四、搭建平台,健全扶贫机制。一是成立首个省级农业区域投资平台四川国源农投公司,重点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宗及特色农产品贸易等重点项目,2017年预计实现凉山农产品销售收入3000万以上。二是成立以支持脱贫为主要目的专业脱贫基金平台川发展慈善基金会,由四川发展注资1500万元专项用于扶贫,并在全系统开展“扶贫日”自愿募捐活动,近两年共募集款物约6000万元。三是打造国企扶贫志愿服务平台,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持续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产业振兴基金在甘洛县约子村建设“党性教育基地”,分7个批次组织党员先锋队83人次,驻村打造1个“党员种养植示范项目”。交投集团创立“蒲公英”志愿品牌,在昭觉县宜坡薯觉村建成“善道书屋”,成立助学“一元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