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六举措强化畜牧业发展

09.03.2017  10:07

  一、耕耘传统产业,打造“内江黑猪”品牌

  近年来,尽管生猪养殖生产方式不断转变,我县传统的生猪生产养殖基础仍然十分坚实,生猪生产作为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县必须强化双龙镇、骝马镇、龙江镇、马鞍镇、孟塘镇等镇外运(重南充、宜宾等)仔猪的优势,打造优质仔猪示范基地,彰显资中仔猪品种、品牌优势。同时,加快建设成渝线的球溪镇、高楼镇、鱼溪镇、板栗桠镇、明心寺镇、银山镇以及资安线的重龙镇、双龙镇、马鞍镇、龙江镇和资威线的公民镇、双河镇、宋家镇的生猪养殖基地,培育养殖示范户,提升全县畜牧业形象。力争2017年全县生猪出栏102万头。

  利用内江市与德康集团签订了100万头“内江黑猪”开发利用产业化项目合作协议,力争100万头“内江黑猪”产业化项目祖代场、公猪场落户资中,利用我县的“五个一”工程实施的契机,推广实施生猪标准化生产,支持“企业+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其发展能力和带动能力。积极推行政府搭台、财政支持、信贷担保、企业主导、行业合作,加强对畜禽养殖家庭农场的指导和扶持,确保其运行规范、组织健全、合作全面,更好的带动社员增收致富。

  二、突出区域特色,推进畜牧供给侧改革围绕“互联网+现代畜牧业”,推进养殖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立体养殖、林下养殖、不破坏土地耕作层的新型框架式养殖,实施科技创新、品种改良、设备更新等,科技贡献率提高0.6%,生猪养殖成本平均下降2%。改变追求产量的生产方式,突破加工短板,提高附加值,提升比较效益。结合区域特色,稳定发展生猪产业,大力发展牛、羊、兔等草食牲畜,非猪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三、治理畜禽污染,发展生态畜牧业

  要按照“标本兼治,科学布局,循环利用”的要求,搞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根据耕地承载量的实际,建立“以种定养、种养结合”的农牧循环机制,力争全县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82%以上,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2%以上。改扩建现代畜禽养殖场2个、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4个,建设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个,其中,省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

  四、加大探索力度,创新发展机制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和风险抵御能力。鼓励产业能人带动专合社规范化发展。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生猪出栏量8万头以上,建设企业品牌1个,新增特色生猪品牌1个。同时,加强风险防范,完善市场价格预警机制,强化指导,探索产业链风险分担机制和市场价格保险机制,防范市场风险;抓好生猪、奶牛政策性保险,不断探索小家禽兔保险机制,抵御自然风险。

  五、开展标准养殖,做大区域品牌

  坚持良种良法配套、设施工艺结合、提质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优质畜产品标准化养殖基地。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通过“互联网+”、积极参加各类推介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做强企业品牌,做大区域品牌。全县新增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1个以上,新增知名品牌1个,逐步提高电商销售比例。猪三元杂交面、肉牛良种及杂交面、肉羊良种及杂交面、家禽良种面、兔良种面、生猪养殖平均成本降低分别为85%、55%、88%、91%、91%、2%。

  六、狠抓动物防疫,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在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的前提下,预留部分资金做好其他突发公共卫生安全疫病的应急准备,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其他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群防群控,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疫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督抽检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构建“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畜产品安全监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