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反服贸抗议游行被曝有人买单:为学生提供补贴
台湾支持与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争议与对立加剧。30日下午,反服贸群众在台北凯达格兰大道举行超过11万人参与的大游行,同时“挺服贸”的群众游行也在台北举行,发出“沉默的大多数”的第一声。这场争议会如何发展与落幕?我们第一时间连线了本网驻台记者李寒芳、吴济海,为您全面呈现现场情况及事件的来龙去脉,解析打破僵局的关键点。
一线见闻:不应该让“大声的少数”主导所有人的未来
新华网:请大致描述下你们下午在凯达格兰大道现场看到的抗议场景,你们感觉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驻台记者:当天下午,记者在台北车站看到,许多民众陆续坐高铁从中南部赶来集结。而离活动中心点凯达格兰大道最近的台大医院捷运站,由于临近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场所,警察已经架起路障严阵以待,需要绕道才能前往凯达格兰大道。当天中午一点起,穿着黑衫、头上系着“退回服贸,捍卫民主”黄丝带的民众陆续到凯道静坐,不到三点,凯道几乎全部坐满,黑压压的一片。
在“反服贸”学生代表林飞帆现身之前,现场犹如选举造势现场,各色人马轮流登场,或发表“反服贸”演讲,或表演饶舌歌曲,台上乐队演唱,台下数万只荧光棒和手机屏幕闪烁。19时30分,林飞帆出现时,现场一片掌声雷动。19时40分许,民众从凯道陆续散去,有部分人仍回“立法院”继续抗议。
虽然活动召集人声称这是一场“超越蓝绿,超越统独”的抗议活动,但记者在现场看到“台独”旗帜满场飞,“反中”标语随处见。“台湾独立才能赢”、“假服贸真统一”等各式标语,透露出这场活动超出经济议题的浓浓政治味。
不过与前几天“反服贸”声音铺天盖地不同,当天也有一些“沉默的大多数”公开站出来支持服贸。由大学教师孙健萍组成的反“反服贸”团体“公民正义联盟”,下午2点也号召约千位民众,身着白衣到台北车站静坐抗议,他们在中山南路游行表达诉求,与“黑衫军”狭路相逢,双方人马隔空喊话,一度引发推挤冲突。孙健萍表示,“反服贸”的人虽然是少数,但是声音大;而反“反服贸”的人是多数却声音小。所以他们站出来,要让人们看到台湾社会有另一种不同的声音,不应该让“大声的少数”主导所有人的未来。
学生诉求得寸进尺 台“行政院长”苦笑:不知还要不要求我下台?
新华网:这次反服贸抗议持续多日,你们也多次前往各种抗议现场,请问目前现场群众中学生所占的比例大概为多少?学生的诉求在这十几天里有没有什么变化?目前是什么?
驻台记者:学生运动已经变成群众运动,原本简单的诉求变得越来越多,参与成员也越来越复杂。一开始,“台独”势力就已经进驻。中山南路的台湾立法机构大门前搭起了十来个帐篷,其中不少属于“台独”团体,“公投护台湾”、“台湾独立”等旗帜到处发放。苏贞昌、蔡英文、谢长廷等民进党重要人物也悉数到场鼓动学生“坚持”,民进党还在现场设立“守护学生指挥所”。
运动的诉求这几天一变再变。如果按照时间来梳理的话,大致是这样的变化:
3/19要求警方立刻退出“立法院”、当局领导人马英九道歉以及“行政院长”江宜桦下台。
3/20提三诉求:1.要求“立法院长”王金平确定于17日有关服贸交付院会存查的宣示无效。2.退回服贸、于本会期通过两岸协议监督条例。3.前项监督条例完成立法前,不得与大陆协商或签订任何协议。
3/22要求退回服贸协议及通过两岸协议监督条例。
3/23提出召开“公民宪政会议”、在双方交流法制化前退回服贸协议、两岸协议监督尽速法制化。
3/25要求本会期推动监督条例立法,立法完成前不得实质审查服贸协议。
3/27提4点诉求:包含退回服贸、建立两岸协议监督机制、召开“公民宪政会议”、要求朝野“立委”支持学生所有诉求,提出30日号召全台民众走上凯道。
3/30 四点诉求:退回服贸协议,制订两岸监督条例,先立法再审查,召开“公民宪政会议”,讨论台湾现在“宪政危机”。
学生们诉求一变再变、得寸进尺,让台湾当局也是“应接不暇”。江宜桦曾在24日举行记者会表示,抗争的学生每天都会提出新的诉求,还有些诉求“今天提出,明天又没有了”。他还苦笑说,比如他们曾要求“行政院长”下台,“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一项”?
反服贸运动背后的政治推手是什么
新华网:马英九在29日晚的记者会上表示不赞成学生提出的“退回服贸”,但承诺会将服贸协议监督条例法制化并支持“立院”逐条讨论表决,请问台湾各界对马英九的讲话反应如何?为何马英九29日的讲话释放出极大善意,仍不能使局势缓解,30日还有那么多学生要去抗议?
驻台记者:为了尽快平息服贸争议,让社会不再内耗,马英九两度亲上火线说明。330静坐示威的前一天,马英九召开记者会,针对抗议团体4大诉求,表示同意“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立法”,以及召开“公民宪政会议”,但坚持服贸协议不该等修法后才审,也重申不可能退回,台湾社会普遍认为马英九等于让步了2项半。但是服贸协议关乎台湾经济的未来,所以这是马英九的底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退让。
抗议团体仍然认为马英九没有实质回应他们的诉求,比如“退回服贸”。对此,台湾舆论纷纷质疑学生不断提高门槛,拒绝当局善意,正在逐渐失去抗争的正当性。有媒体评论说,既然是谈判,就有协商空间,学生们一步不退,不禁让人怀疑背后的政治力量推手是什么?
实际上,反服贸已越来越不单纯。在这次游行前,就有人士爆料此次游行背后有人“买单”,在Facebook上也有人贴出“买路工”证据,指称有人组织学生从南部来台北参与活动,不仅提供来回大巴还包括500元新台币补贴、两餐饭及旅游保险。
新华网:请问330的游行中出现了哪些台湾政坛人士?之前的报道说多位民进党“天王”将响应活动,包括苏贞昌、蔡英文、谢长廷、吕秀莲等等,请问民进党在活动中有何表现?
驻台记者:民进党要角苏贞昌、蔡英文、谢长廷、游锡堃、吕秀莲全部到场声援,但由于来得较晚,没能进入凯道核心现场。由于前些天在立法机构附近声援学生时喊出竞选口号,遭台湾舆论质疑借助运动进行政治操作,这次他们在现场没敢再说及选举议题,仅要求马英九出来面对学生。
破解当前僵局的几个关键点
新华网:有报道说台湾工商界对服贸协议生效延宕多心急如焚,各界最近也呼吁学生理性退场,让僵局早日落幕。请问台湾政界有没有提出什么方案可以结束目前这种拖延、无序的状态?目前破局的关键是什幺 ?
驻台记者:一方面,既然事情因学生占领“立法院”议场而起,而议场持续被占也导致议事空转,作为“立法院长”,王金平应该担负起责任,在国民党方面已经做出让步的情况下,利用其在朝野之间左右逢源的斡旋能量,积极寻求朝野获得共识,达成解套方案,尽快恢复“立法院”的正常运作。如此,占领议场的学生就能退出,这场争议也将暂时落幕。
另一方面,也有人士呼吁马英九召开各党派、各界人士参与的会议,让民进党等在野党和社会人士不要作壁上观,不要从中渔利,“共同来趟浑水”,共同担负责任。
此外,学生们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与当局开展沟通、对话。之前,马英九已表示愿意和学生在不预设前提下的条件下进行对话,但学生代表对此仍不满足,仍提出会面前提,这种毫不让步的态度并不利于问题解决。
网络手段传播 各种团体推波助澜的网络世代“学运2.0”运动
新华网:两岸之间的经贸合作与人员往来近几年来发展迅猛,给台湾带来巨大的和平红利,请问这次为什么服贸协议会突然掀起这么大的波澜?背后主要的推动力量是什么?
驻台记者:我们认为,台湾社会的不确定感、网络时代的沟通便捷和民进党、“台独”势力的见缝插针,是这次风波闹得如此之大的三大因素。
这次反服贸的团体诉求并不一致,总体上看,大致有四个方面或层次:
一是“反黑箱服贸”,这也是反服贸学生团体的初衷,认为服贸协议在“立法院”委员会的审议程序不够完整、民主遭到破坏,觉得其中存在“黑箱操作”成分;
二是反服贸。台湾部分民众对两岸关系走得太近一直存在疑虑和担忧。即使承认服贸对台湾服务业有利,但仍担心大陆的经济渗透;
三是反马英九当局。民进党、“台独”势力为年底“七合一”选举和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获胜考量,通过一批亲绿的职业政治学生煽动学生群体,打击马英九声望,加深国民党执政危机。
四是反大陆。民进党历来“逢中必反”,于是结合“台独”团体对学生运动推波助澜。
网络时代,也改变着台湾社会运动的组织方式。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被动员起来的学生其实对服贸协议本身缺乏了解,“到处喊狼来了,却不知道狼长什么样”。目前,参与的学生族群了解有关服贸资讯,多是通过台湾“公民觉醒联盟”制作的“黑箱服贸懒人包”等网友分享内容,这些网络手段以快捷简明的方式传播“计程车小黄变小红”、“陆劳来台抢饭碗”、“大陆投资移民长驱直入”等耸人听闻的错误信息。学生占领议场、冲击“行政院”的行动也是通过Facebook、PTT(台湾知名BBS网站)等网络手段传播,形成台湾媒体所称的网络世代“学运2.0”运动。
大多数百姓:学生提条件过多只是“为反对而反对”
新华网:据报道反服贸抗争持续十多天,已投入超过2.5万人次警力,除金门、马祖,全台湾各县市警察都曾分批轮调支持维安,你们有没有在抗议现场采访过维安警察,他们是什么反应?你们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台湾老百姓都怎么议论?
驻台记者:我们采访过一位警察,他说,12天来没有休息,有些媒体还宣称他们“血腥镇压学生”,他们也感到委屈,但没办法,台湾社会就是这样。
实际上,大部分台湾民众对学生持续占据“议场”、冲击行政管理机构,造成台湾社会空转并不认同。在大多数老百姓的眼中,学生诉求一变再变,提出这么多“不可能让人接受的条件”,也只是为反对而反对。
尤其是学生从静坐到强行占领“立法院”,进而冲击行政管理机构,从和平抗争演变到暴力行为,理性诉求演变为非理性冲突,“反服贸”单纯诉求演变为“反中”、“台独”,整场运动逐渐失焦。台湾民间和社会也从以往还算支持、同情学生团体,转变为出现反思声音,认为脱序暴力不应纵容。很多民众的观感由同情逐渐转为反对,认为学生们已经太“过火”,无视法律和社会安定。
有台湾民众在现场对记者表示:“服贸协议已经要逐条审查,逐条表决,已经退回原点了,过不过根本不知道,学生凭什么得寸进尺呢?”
30日在凯道现场,记者就看到一位老婆婆苦口婆心地一个个走到学生面前,说“赶紧回家,回去好好读书”、“不要再影响立法院工作”等。29日在自由广场,“白色正义社会联盟”组织的反对“反服贸”活动中,就有民众聚集挺服贸,高喊“孩子,回家吧”、“警察,辛苦了”,并给警察献上康乃馨。
由和服贸关系较少的学生来代言服贸利益关系方 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新华网:这两天陆续有一些挺服贸游行登场,请问挺服贸的主要是些什幺人?和反服贸的力量对比如何?
驻台记者:挺服贸团体的人群中包括学生、社会中层,还有一些警察家属。他们是要求学生撤出立法机构回到学校,让社会回归正常秩序的理性力量。因为他们手持康乃馨,这场运动被喻为“康乃馨与太阳花(反服贸学生标志)”的对决。
一些警察家属也在29日发起游行,他们未必完全挺服贸,但是也呼吁学生退出议场。他们在广场拉起“孩子回家吧”、“让我爸爸回家”等横幅。这些柔性诉求还是比较打动台湾民众的。
由和服贸影响关系较少的学生,来代言服贸利益关系方的劳工和业者阶层,本身就是一个悖论。闽南语说“掂掂呷三碗公”(意思是不声不响吃很多),受惠于服贸的更多群体,过去没有勇于或习惯于站出来发声。现在这些人也意识到,如果不出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就有可能让服贸协议一再延宕。
不过,从舆论来看,支持服贸的声音其实还是大于反对服贸的声音的。所谓“邪不压正”,相信随着正面声音的壮大和传播,这场服贸争议风波最终还是会理性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