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扶贫”决战“最贫困”
今年初,贵州还有623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全省88个县区中就有50个是国家重点扶贫县。曾经有人用三个“最”来形容贵州的贫困: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2020年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补齐贵州这块短板牵动着全中国人的心。
如今的贵州,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力量协调配合,依靠“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大扶贫”战略,贵州人正在决战“最贫困”。
干部挑重担
不久前,中烟集团贵州公司的郑斌来到贵定县喇亚村,乡亲们都争着拉他到家里喝酒。原来,两年前他曾在这里驻村扶贫。乡亲们掰着手指算他做的事儿:争取到305万元修好了通村路;发动爱心人士为喇亚小学捐赠8万元物资;组织村民到外地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如今,这个偏僻的少数民族村寨脱掉了贫困的帽子。
像郑斌这样的挂帮干部,贵州每年都要派出5.8万名。农村要脱贫,关键在基层组织。贵州派出得力干部到村里任“第一书记”,让大家奔小康有了“主心骨”。
不仅贵州自己在努力,从中央部门到兄弟省市,都投入到贵州的扶贫事业中。31家中央单位在贵州50个县定点帮扶,从1996年到2014年底共选派612名扶贫干部、帮助引资138.22亿元。
群众有动力
11月13日,中央农办主任陈锡文来贵州宣讲五中全会精神,他曾先后四次来到贵州,这次他感慨地说:贵州变了,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生活充满了憧憬。
贵州的扶贫工作始终坚持“扶物质更要扶人心”的目标,贫困群众完成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质变。
为了激活群众脱贫致富的动力,贵州鼓励农户按照“量化到户、股份合作、保底分红、滚动发展”的方式建立利益连接机制,农村合作社遍地开花,实现了“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份、农民变股民”。
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介绍,经过多年艰苦努力,贵州干部群众先后创造了六种扶贫模式。如:凝聚各方力量、多重优势叠加的“毕节试验”;种草涵养水土、发展防灾农业的“晴隆模式”;党建促扶贫,加强乡镇、村组、致富能人三支队伍建设的“迤那经验”等等。湖南、湖北、云南、广西等兄弟省区参观取经的干部群众纷至沓来,称赞贵州为全国扶贫攻坚探出了路子、做出了示范。
社会齐参与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是贵州“大扶贫”战略的另一亮点。截至目前,阿里巴巴集团携手铜仁市,已经建成500个“农村淘宝”电商服务点,到2018年将达2000个,“互联网+扶贫”让更多贫困户走上了小康路。而茅台集团等本土骨干企业也都担负着扶贫任务,全省164家企业结对164个村寨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21家民营企业与21个贫困村实施“村企共建扶贫工程”。
世界银行、中国扶贫基金会等机构在贵州实施了大量扶贫项目。“光彩事业”“希望工程”“春晖行动”“梦圆行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等扶贫计划在贵州生根发芽,为贫困群众描绘一片蓝天。而来自全国的无数扶贫志愿者、支教青年也汇聚起强大的力量,为贵州人民脱贫奔小康助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