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侗族村寨报京农历癸巳年最后24小时

30.01.2014  20:36

报京乡灾区村民搭建了帐蓬准备过年。杨舰摄

村民的帐蓬里摆放着政府发的大米,水和药品杨舰摄

母女俩用手机拍摄着灾后的情景。杨舰摄

中新网贵州镇远1月30日电 题:贵州侗族村寨报京农历癸巳年最后24小时

记者 张一凡 唐一

2014年1月29日晚20点43分,距离2014年农历癸巳年(蛇年)新年还有28个小时,中新社记者在星空下踏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报京村。

村民田岩你在临时的帐篷里收拾着从广州带来物件,如果不是2014年1月25日凌晨的那场大火损毁了村子,在广州打工10多年的田岩你(名)今年的春节会选择在广州与老公和两个孩子一同度过。

买不到车票我今天白天才到的。” 1974年出生的田岩你话音里带着明显的“广味”,不时还会迸出“ok啦”这样的口头禅,这个报京村里土生土长的侗族女子和老公是同村人,两口子成家不久就去了广东,辗转佛山等地打工维生,如今大女儿已经20岁、小儿子也17岁了,一家四口在广州定居。田岩你在报京村的老房子里成亲、出去找工,这座老屋算上田岩你已住过四代人的老屋,虽然几经修缮已不是百年前的材质,但这块地基和地基上的那几根梁柱承载着她和家人的乡愁和寄托。

入夜的报京村里,天气微寒,寨子中心地带一座座帐篷紧紧相连,灯光从里面透出来,不同频道电视声音也从半敞的门里传出来。村民邰通才挑着两袋东西从我们身边走过,“你们辛苦了。”他主动地邀请我们到“帐篷”家里歇息,看着他的重担,记者好奇地询问担的是什么,他笑着说:“请人烤的包谷酒,明天年夜饭用。”记者从他那里了解到,2006年村子也曾遭遇一次火灾,烧了几户人家,“这次很大,我们自己救不起了。”他告诉我们帐篷搭建的位置,就是原来村民的房基地,我们站着聊天之际,有许多村民挑着小桌子、保温瓶等日用品从身边经过,每一张脸虽有些沉重,却没有我们出发前想像得那样凄苦。

这一夜,报京的天空星星很密、很繁。让我们没想到的是黔东南自治州州长廖飞居然和我们一样趁着夜色在村里暗访。“今天以前村民是村里的学校吃食堂,从明天起,家家都开始生火做饭,迎接农历新年,我就是来看看锅灶瓢盆都发到家没有。

30日,天刚蒙蒙亮,田岩你就与家族里的人一起在已搭建完的帐蓬旁边又搭起一顶,“你们看,这里有水、有米、有肉还有水果,年夜饭过得去的,要谢谢那么人的关心啊。

位于贵州黔东南镇远县的报京村是一个侗族聚集村,村里有600多户人家,90%的中青年人都外出打工,只是有的跑得远些、有的就在省内打些临时工。“村子里土地少、人口多,不出去工作没有出路。”这场火灾让寨子里的人更团结了。家里未受灾的邰光龙早早地把侗家传统祭拜事宜做完了,匆匆地赶帐篷区帮忙了,“如果不是村里有大事,我们的祭拜一定是在中午进行的。”村里的养鸡专业户邰相武喜忧参半,喜的是他的养鸡场因为担心小鸡乱吃乡亲粮食,秋收前搬到山顶去了,忧的是自己房子烧得精光,接近上午10点,记者看看帐篷前几乎家家都在杀鸡,多则三、五只,少则一只,“这些鸡除了乡亲自己养的,有一半是我低价卖的,大家有福同享嘛。”这个侗族汉子一边用手抹着手臂上的刺青一边腼腆地说。

中午12时,阳光暖暖地照在报京的土地上,身边有人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小路上,有人拎着菜、提着酒,帐篷前,老人们摆起小桌子开始了祭拜,有的人家依照往年的习俗在小桌上放了一个洗理得很干净的猪头,两柱香、一根烛、一小叠纸钱,程序如故,接着,小村里开始弥漫起烹调菜肴的香气,孩子们跑来跑去,开心地玩着大人们的手机,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天蓝色帐蓬的提醒,小村里的安详与平静让我们一行产生了错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