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朝天区五年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11.10.2017  15:09

 

记者 张玉伟

        2012年,朝天区有贫困人口45457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3.6%。截至2016年底,该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03%。

      数据背后,是朝天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凝神聚力奏响的如期脱贫、稳步奔康的时代强音。

精准施策  整体推进

      “要切实加强脱贫攻坚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完善考核体系,聚焦目标、精准发力,确保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今年初,市委常委、朝天区委书记蔡邦银在脱贫攻坚再誓师大会上再动员、再部署。

      朝天地处川陕结合部,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瘠薄,是国家级贫困县区,也是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县区的典型代表。面对基础差、底子薄、财力弱的区情,如何让面大、程度深的贫困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朝天区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精准识别扣紧“第一颗纽扣”,坚持区域开发和精准扶贫协同推进,完善形成“12345”脱贫攻坚工作思路,打出“1+4+11+N”政策组合拳,出台了21个年度扶贫专项计划,建立了24项脱贫帮扶机制、规划、办法和方案,构建起党政主导、行业主帮、群众主体、社会主动的工作格局,举全区之力,向贫困全面开战。

      “要取得脱贫攻坚胜利,必须确保规划落地。”该区把精准扶贫和以“强班子、强产业、强基础、强服务、强治理、强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强村行动”相结合,在点上,按照贫困村、户脱贫规划,精准瞄靶、精准滴灌,实现了规划精准到村、措施精准到户、帮扶精准到人;在面上,做到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思想上同等重视、政策上同等待遇、工作上同步推进、规划上同步脱贫,集中力量解决区域发展共性问题。

产业富民  稳定增收

      “10年前,烤的是疙瘩火,吃的是洋芋果;如今,家家种蔬菜,户户住洋楼……”昔日贫穷落后的李家乡青林村摇身变成朝天甘蓝产业发展最好、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一村一品”示范村,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让该村群众搭上了脱贫奔康的快车。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稳步奔康,已成为朝天脱贫攻坚最基本的经验。

        近年来,该区大力发展“5+N”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园区牵引效应,带动1500余户贫困群众连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12万亩,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依托朝天省级经开区、4个AAAA级旅游景区,立足贫困村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旅则旅,走特色绿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路子,12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靠山脱贫、靠山致富的产业扶贫之路。

      “‘核桃银行’很适合到远处打工家里没人或人手少的家庭,把核桃树‘存’进去,年底分红就是。”朝天区麻柳乡天星洞村刘德意口中所说的“核桃银行”,是2012年注册成立的旺农核桃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夫妇刘德意一直在外打工,家里100多株核桃树全部交给合作社打理,年底净分红4500元。

        近年来,朝天区不断深化“户改场、场入社、社联企、企接市”主体培育机制,积极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1+3”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大力促进农业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与贫困户建立利益兜底、收入分成、入股分红、二次返利等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全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带动50%以上的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平均增收近1000元以上。

强化投入 夯实基础

    “基础设施是基本民生保障,是发展产业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平台,要千方百计补短板、想方设法夯基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朝天区委副书记、区长伏玉琼说。

      “贫困,根源在于困。”挪穷窝才能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换新颜。五年来,朝天区扎实推进安全住房保障建设,探索出“菜单式选择,差异化补助”的易地扶贫搬迁“朝天模式”,为贫困户拟定了11个选择菜单,全面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补助标准,1601户5602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住上了好房子。

    “我们这大山旮旯里,终于把喝水这个难题解决了。”文安乡天池村王光辉将水龙头一拧,自来水“哗哗”流淌。近年来,该区紧盯着连接众多村镇和千家万户的县乡公路与村组公路上,强力推进农村路网建设,目前,全区64个贫困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已退出的27个贫困村通组公路硬化率达92%以上;为彻底解决高山群众靠天吃水难题,该区按照“大中小微并举、修改扩建齐进”的思路,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有效改善安全人饮条件,全面增强农业抗灾保产能力,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

        一股股清泉流进千家万户,一盏盏电灯点亮每个人的心房,满格的信号更拉近了山里山外的距离。

此外,该区按照新村全域覆盖思路,狠抓基础设施、新型村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位一体”综合配套,高标准建成了覆盖五条新农村示范片,为群众脱贫奔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健全服务  保障民生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因病致贫是山区群众脱贫路上的“拦路虎”。

        近年来,朝天区大力实施医疗系统的能力扶贫、体系扶贫、救助扶贫“三大战略”,投入专项资金规范了64个贫困村卫生室房屋建设和添置医疗设施设备,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在全市率先打造“医联体”,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走出了一条医疗脱贫的特色之路。

      “不让一个贫困大学生上不起学,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因学返贫”。五年来,朝天区全面构建了“免、奖、助、贷、补”救助体系,落实好“金秋助学”、“雨露计划”、“三免一补”等系列普惠政策,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广覆盖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

        同时,该区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率达90%,全区70%以上的贫困户均有1人以上在外务工,逐步实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五年来,朝天区不断加强扶贫与低保、医保、教育等民生政策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提高救助标准,扩大覆盖范围,实现了贫困群众看得起病、上得起学、生活有保障。

广泛聚力  合力攻坚

      “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自来水安到了灶台上,家家都住上了安全的房子、有了脱贫产业。”中子镇印坪村第一书记李江桥看着村里的变化,黝黑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

      五年来,朝天区积极搭建起方便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平台,帮扶部门、民主党派、社会组织、爱心企业、成功人士通过不拘一格的扶贫形式,丰富多彩的扶贫内容,倾力而为,共同演绎出一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精彩“大合唱”。

        自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以来,省、市、区定点帮扶部门尽心竭力,3800余名党员干部对全区所有行政村和贫困户实现帮扶全覆盖,直接投入资金3.6亿元以上、帮助引进各类资金1.8亿元,建成一大批帮扶项目,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转移就业、稳定增收。

      该区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海螺水泥在贫困村设立“扶贫直营店”,服务于民、让利于民;岚晟生物科技公司出资150万支持贫困村集体经济建设,形成“社会资金建+集体经济管+合作社经营”的发展模式;裕鑫农业、棒仁食品、三元茧丝绸等企业在基地建设上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优先采购贫困村原材料……

      更多的朝天籍成功人士义无反顾地支持家乡、建设家乡、回报乡梓:朝天镇三滩村赵清明、赵清军兄弟俩,出资280多万为村里修路改水,投资1000多万流转撂荒土地栽种藤椒3000多亩,吸纳当地老、弱和剩余劳力250余人就业;大滩镇自然村谢宗明,垫支600余万用于该村修路架桥,发展特色产业,让“天路”连通了山外的世界,让自然村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两河口乡两河村芮明光成立了“敬老基金”,从2013年开始对该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敬老金,还对全乡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予以资助……

      路在脚下,希望在前。行走在如今的朝天大地,曾经的穷乡僻壤换上了新颜,贫困的家庭传出了欢声笑语。

      未到终点,不敢懈怠。朝天脱贫攻坚将继续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以坚定的信心、精准的举措和务实的作风,众志成城,苦干实干,用实际行动书写一份庄严的历史答卷。

四川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全国第一
  记者近日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获悉,2016年以来,人民政府
农业部谈精准扶贫:搞缩小版“大水漫灌”不可取
  针对一些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不紧密、不精准等问题,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