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贫困村贫困户 眉山扶贫迈入精准时代

20.10.2014  13:40

—— 眉山市扶贫开发工作“四大关键词”解读

关键词一:精准扶贫机制创新

全市扶贫移民系统积极顺应时势,切实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高位强势推动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力促实现以改革的思路走出一条扶贫开发新路。

如何做好机制创新?市扶贫移民局领导班子认为,中央部署是路线图,时间表是要求,执行力是关键,创新力是生命。

做好一个实施方案。3月,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大会后,成立了市全面深化扶贫改革领导小组,左右联动,上下共推。牵头制定了《眉山市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由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行文下发。《方案》对改进扶贫开发考核机制、精准扶贫、完善干部驻村帮扶、规范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完善金融服务、创新社会参与等“六大机制”创新和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和生态扶贫“五大扶贫工程”进行了总体设计部署,成为推动新阶段全市扶贫改革攻坚的指导性文件。

完善四个配套文件。市直机关工委、市扶贫移民局等5部门印发了《眉山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市扶贫移民局、市委组织部等15部门印发了《眉山市创新扶贫开发社会参与机制实施方案》,《眉山市扶贫项目权利、责任、资金任务“四到县”实施方案》和《眉山市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即将出台。

关键词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

按照我市《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指导意见》,启动实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精准识别贫困村、贫困户,找准扶贫对象,夯实精准扶持和精准管理基础。

核定贫困识别规模。以201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省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全面启动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

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制定《眉山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建档立卡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召开全市扶贫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动员暨培训会,采用“市培训县、县培训乡镇、乡镇培训村”层层培训的方式,对参与这项工作的干部、志愿者及第三方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成立以分管市长(区县长)为组长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骨干督查指导,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等广泛宣传政策,做到群众家喻户晓。严格采用“两评(组评、村评)、一审(乡镇审核)、一表决(群众表决)、两公示(村、镇公示)”的操作程序,重新识别出省级贫困村4个、贫困人口16.7366万人。省扶贫移民局张谷局长、总工都勤等领导深入丹棱、仁寿、彭山调研后认为,眉山建档立卡工作领导重视、工作扎实、程序规范、公开公正,感到很放心、很满意。

关键词三:精准发力多措并举

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将扶贫资金普惠到村、特惠到户,真扶贫、扶真贫,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探索精准扶贫新途径。敢破敢立,各区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途径。探索总结出“七四三”精准扶贫模式:“七到户”(项目扶持关爱到户、干部结对帮扶到户、创业扶持小贷到户、能力提升培训到户、住房保障补助到户、机制创新分红到户、扶贫助学援助到户)实施精准扶贫;“四托管”(把扶贫资金量化到贫困户,托管给业主、合作社、驻村干部、致富能手作为股金保底分红)用好项目资金;“三转移”(将贫困人口转为低保,政府兜底;转移养老,民政保障;培训务工,转移就业)减少贫困人口。

扎实推进连片扶贫。深入推进龙泉山脉、长丘山脉、荣威山脉、总岗山脉、青衣江流域五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大力实施扶贫连片开发、产业扶贫项目,扎实推进“五大扶贫工程”和水、电、路、气、房、环境改善“六到农家”行动,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2014年,全市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492万元,完成村道建设116.365公里,社道建设22.18公里,生产便道23.2公里,完成渠道整治28.97公里,山坪塘整治71口,蓄水池新建136个,新建便民中心5个,改造危房35户,发展柑桔2342.6亩,核桃1658.8亩,生猪养殖200头,家禽养殖1000只。1-10月,减少贫困人口3.851万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4.575万人)的84 .17%。

关键词四:精准扶贫社会联动

积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维联动的“大扶贫”工作新格局。

落实干部驻村帮扶。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做到对贫困村的全覆盖。4个省定贫困村,落实市级部门联系,组建工作组驻村帮扶;市定316个贫困村,市级部门联系帮扶100个,其余由区县落实帮扶。市级部门联系帮扶贫困村,与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联系村相衔接,直联工作联系村是贫困村的,继续联系帮扶;不是贫困村的,在其联系村所在乡镇就近安排1个贫困村联系帮扶。动员承担联系帮扶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做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选派干部组建驻村帮扶工作组,扎实做好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工作,不脱贫不脱钩。

积极组织“百企联百村”。动员组织企业开展定点扶贫,全市共有497家企业定点帮扶524个村。2014年参与企业通过产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全民创业、扶贫助困、环境治理等途径,共计投资2560多万元,在帮扶村实施种、养殖业带动项目97个,为帮扶村修建道路81.9公里,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9322人次,解决农村就业5387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大力开展扶贫助学。大力开展“栋梁工程”、“圆梦行动”、“暖冬行动”等扶贫助学活动。2014年由市直机关工委、市扶贫移民局、市扶贫协会、基金会等8家单位联合主办,91个爱心单位、爱心企业协办的2014年“栋梁工程”公益活动,共募集到位资金80多万元,帮助209名家境贫寒的大学新生圆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