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深贫:大凉山贫困村缘何两年蝶变“四好村”典范?
两年精准扶贫,特补乃乌村贫困娃米色么次作再也不担心没有光线做作业。
昔日散落在山坳里的土墙旧寨已蜕变为绵延2.9公里的特补乃乌幸福美丽新村。
经过烟田整理,特补乃乌村今年烟叶收入预计超200万元,占经济总量近1/4。
2015年: 低矮开裂的土坯房里,家徒四壁。9岁的米色么次作干完家务,趁着天没黑赶做功课。爸爸的肺结核已是晚期,咳嗽呕吐不止;妹妹因感染刚去世,襁褓中的弟弟也被病魔纠缠。幸福离他们一家,似乎遥不可及。
2017年:宽敞干净的彝家新居里,吊灯明亮、沙发松软,小次作再也不怕没光线做作业。爸爸气色好了很多,弟弟也健康成长,全家火把节添置的盛装挂满衣柜。打开电视,憧憬着山外世界的小次作,绽放出幸福的笑脸。
数据
特补乃乌村脱贫巨变
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177人,全村家庭年均收入不足5000元,非贫困户与贫困户并无太大区别。
2017年:全村年底将整体“摘帽”,54户先期建卡贫困户2016年全部脱贫,9户新增贫困户步入冲刺脱贫阶段,“两不愁、三保障”正全面实现,“四个好”成效显著,全村人均收入预计达3600元。
□三水 罗良华 李奕毅 文/图
特补乃乌村的9月,是火把节后最热闹的时间。烤烟的甜香弥漫,娃娃书声琅琅,将这个镶嵌在螺髻山下的幸福美丽新村,带进收获财富和希望的季节。
普格县特补乡特补乃乌村,地处海拔2200米的高寒二半山,大凉山典型贫困村,住房、致富等“六难”长期拴住该村村民前行脚步。今年8月,四川烟草联系帮扶的22个扶贫项目全面竣工,让这个彝家寨悄然完成蝶变。前来调研的省委领导将其肯定为省级“四好村”创建典范。
特补乃乌村背后,藏着怎样的精准扶贫密码?
解码
搬出新面貌
186户老乡圆了好房梦,完备设施让穷村精彩变脸
四室一厅敞亮干净,独立的冲水厕所、淋浴房、厨房和牲畜圈舍功能分区清晰,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机、电磁炉、50英寸液晶电视一应俱全,院角的格桑花阳光下傲然盛开——这不是成都的星级农家乐,而是大凉山贫困户阿品日夫的新家。
“土墙草顶垒空房,屋内混居猪和羊”,曾是特补乃乌村住房的写照。
在家含饴弄孙的阿品日夫对苦日子记忆犹新。以前,他在山上住的是祖辈修的土房,低矮阴暗、不避风雨,没厕所,只能钻树林方便。对于这个年收入仅过万元的6口之家来说,能维持“酸菜+荞馍+土豆”的温饱已是很难,盖新房更是做梦。
烟草行业的帮扶,让58岁的阿品日夫燃起希望。创建“四好村”,“住上好房子”首当其冲。四川烟草人回应老乡最迫切需求,2016年2月启动实施“迁移扶贫、集中安置”住房建设项目,为54户建卡贫困户每户补助5万元,132户非建卡户补3.5万元,并通过组织村民投工投劳、折算收入,协调政府贴息贷款,让186户村民今年2月全部乔迁新居,几代人渴盼的“住好房”就此圆梦。“找亲戚借了3万元建房,靠着儿子媳妇打工,再养羊子、种花椒,明年就能还完!”阿品日夫信心十足。
不久前的全村精准扶贫工作例会上,为入村路修建防护栏和安装太阳能路灯被提上日程。铺设2.1公里入村路、2.4公里社道,建起“一站式”村民活动中心,打造河道两岸风景带……不仅住得漂亮,还要设施齐备,正是这样每周例会上的决策,让穷村全面“变脸”加速推进。如今,昔日散落在山坳里的土墙旧寨已经变成绵延山谷2.9公里的美丽新村,户户道路相连、家家院坝硬化、人人幸福安居,沐浴着阳光,悄然开启新未来。
干出新生活
一人一亩烟叶助力摘“穷帽”,全面打通多元增收产业链
几天前,贫困户吉伦里土到乡上卖掉今年最后一批烤烟,24小时后,卖烤烟的钱直接打进“一卡通”。
凉山烟区流传一句话:凡种烟处,贫困户全部脱贫。在特补乃乌村,这个“吹糠见米”的致富好产业正照进现实。
种烟,本是村上传统产业,但也困在“传统”上。吉伦里土的8亩多烟田分散在七八处,一下雨就淹,产量上不来。土瘦地少、零星种植,守着优质的“清甜香”烟叶,村民也只能过穷日子。
甩掉“穷帽”,须从产业“造血”治本。两年来,烟草行业发挥特长,斥巨资整理烟田651亩,修建机耕道、沟渠管网、水池等27件,今年还发展15户烟农,种植烟叶715亩。上千个小土块连片成了9个单元,传统的小打小闹正向现代化种植转向。
吉伦里土的田调成一整块,旋耕机取代耕牛,产量多2成。今年,他又流转7亩田,收入达6万多元。“烟叶亩收入3800元左右,正是‘一人一亩烟,脱贫摘‘穷帽’。”凉山烟草专卖局负责人介绍,全村烟叶收入预计超200万元,占经济总量近1/4。
烤烟也在提档升级。眼下,村头20座新能源烤房正加班加点忙活。以前传统烤房2小时加一次煤、看一次火,现在加满生物质燃料便不用管,不仅节本增效,浓浓的黑烟也从此消失。
特补乡党委书记日黑此哈介绍,种养、采收、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多元增收产业链也全面打通。四川烟草为40户有养殖能力的贫困户建起标准化羊圈,提供8-9只基础母羊。政府配套发展核桃3600亩,烟草行业则撬动发展食用菌、李子、樱桃等种植。成立合作社,并将在西昌超市设立扶贫专柜,发展订单农业,线上线下促销,全面鼓起村民钱袋子。
变出新风尚
兑现承诺才有扶持,污水处理站让好习惯不再是“纸上谈兵”
2016年5月24日,阿品日夫第一次在一份承诺书上按下手印。
这是一份环境卫生整治承诺书:保持室内外、门前路段卫生整洁干净;不在门前公共路段上堆垃圾、牲畜粪便;坚持洗脸、洗手、洗衣服。如果违背承诺,新村建设中就享受不了国家政策,也得不到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专项资金支持。
养成好习惯,不仅靠这样的“软件”约束,更靠“硬件”给力。
特补乃乌村人还有件让人羡慕的高科技“秘密武器”。在贫困户米色科且家的墙角,几根管道非常显眼,粪便和厨房污水便顺着管道,流进近9公里的地下管网,直达村委会附近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这个投资近400万元的处理站不简单,以太阳能为动力,无人值守、远程监控。所有资金都由省烟草公司援助,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日处理污水能力将达120吨,加上63口沼气池,将全村污水消纳殆尽。
专家表示,放眼全省,也少有村落拥有这样的先进排污设备,从根本上解决了彝寨“门前一堆粪,污水四处流”的现实和无处安放的无奈,让讲卫生不再只是“纸上谈兵”。
好风气也悄然内化于心。这几天,村上的幼儿园刚开学,在丝毫不亚于城市水平的教室里,100多名娃娃开启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新里程。四川烟草人还为村上设立“贫困助学基金”,安多媒体、通网络,农民夜校、知识大讲堂陆续启动,禁毒防艾的知识广泛宣传,勤学、勤劳、勤俭的新风尚在特补乃乌村正蔚然成风。
链接
四川烟草把精准扶贫作为政治责任,启动实施“581扶贫惠民工程”,规划用5年时间,筹措投入资金8亿元,重点帮扶大小凉山彝区深度贫困地区,打造100个幸福美丽新村。2015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省卫生计生委、省烟草专卖局联系帮扶特补乃乌村。四川烟草下足“绣花”功夫,按“整村布局、多级联动、梯次推进、综合配套”,集中投入3200多万元,统筹安排产业扶持、新居建设、基础设施、综合工程4类22个重点项目。彝家旧貌展新颜,更离不开凉山州县、乡、村各级干部扎根一线、全程参与、主动作为。正是烟草行业、基层党政、贫困村民携手战贫,才成就了今日的精准扶贫标杆村、“四好村”创建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