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人均收入翻了一倍多
“这几年的发展,赶上了过去十几年!”10月17日,巴中市平昌县灵山镇元柏村老支书吴映孝望着即将拆掉的村小学,忍不住感慨道。年后,孩子们就能在宽敞安全的新教室上课。他说,这届村领导班子用了不到四年,完成了他十几年都没完成的心愿。
三年多的变化远不止一座乡村小学。目前,元柏村80%农户通上自来水,十几户住上新居,全村硬化道路26公里,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100元增加到去年底的4800元,今年,有望突破5500元。
□黄海 记者 庞峰伟
照明舍不得用电
元柏村有866户3598人,是平昌县最大的行政村。但地理位置偏远,青壮年劳力多外出务工,村民长久贫困。
往昔日子有多苦?吴映孝坦言,2000年以前,不少村民为了节约电费,晚上只舍得点煤油灯照明。“0.5公斤煤油1块8毛钱,能用半个月。”1公斤煤油,3.6元,这是元柏村贫困户一个月的照明成本。“元柏村娶个亲,打10公斤煤油吃夜席就够了。”这句话,曾刺痛不少村民的心,但确实是当年贫困的真实写照。
一直到2011年,元柏村的村民人均纯收入才刚刚到2100元。这个靠天吃饭的贫困村,一度成了当地的落后典型。“村民穷惯了,发展的心劲儿就没了。”村支书徐定江2011年上任之初很着急。但面对乡亲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心态,他一度无奈。修建组道路,一些村民不愿让出“自留地”而搁浅;农网改造升级,动不了一些农户庭前院后的树木而流产……元柏村仍停滞不前。
干群有了信任感
村民不理解就能撂挑子吗?新一届村领导班子几次内部激烈争论,达成共识:村民不配合并不是觉悟低,主因是村干部没有取得群众的信任。
从哪儿入手?先与村民交心。全村大会上,村干部实打实地与村民谈发展,想对策。但村民并不领情。“整点钱都不够你们分的!”……七嘴八舌吵吵闹闹的全村大会,开得嘈杂。
徐定江却说,村民的反应很正常,态度马上改了才不正常。“我们不为村民做实事,村民凭啥理我们?”
村民蒲良风心直口快,曾多次给往届村干部提意见,每次都吃闭门羹。当他找徐定江解决问题时,受到的却是端茶倒水的礼遇,“那次我发现,这一届村领导班子,不一样了,靠谱。”
几个月下来,元柏村村民开始重新打量这届村干部。“每个月至少跟我们交流两次,公开承诺的事情也做到了,是做实事的好干部。”贫困户吴从彦不再“刺头”,开始打心眼里支持村里工作。
产业发展村貌变
13组村民早就希望出门走上水泥路,但修路要经过几户村民的“自留地”,加之没人愿意投劳,修路计划一直搁浅。村干部和村民建立信任关系后,全村筹资投劳,热情高涨,几十年的土路终于变成水泥路。以前,元柏村用电全是木制电杆,院户电线如密集的蜘蛛网,安全隐患大。去年底,在村民支持下,村电网全线升级,并新配置15台变压器。
挂联该村的灵山镇纪委副书记谢红兵说,在村民的呼吁和支持下,元柏村整治维修山平塘15口,新修渠堰3000米;房屋风貌改造280户,聚居点新居建设20栋。元柏村的产业发展也步入正轨,上千亩茶叶、有机蔬菜和水产养殖基地将逐步投建投产。
变化还体现在细微处。
今年3月26日,村里召开低保评定大会,村民一致推荐家境困难的吴顺义家享受低保。“以往,要开几个低保评定会,大家吵得不可开交才能确定。”村民蒋正连说,如今的村子很和谐,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好人好事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