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不“摘帽”第一书记不撤离

26.10.2015  09:54

        长宁县派驻第一书记促进精准扶贫
□特约通讯员 王旭
    “罗书记真是厉害,到我们村任第一书记不到半年,扶贫工作就见了成效,老百姓很满意。”10月22日,说起新来的驻村第一书记罗中楠,当了14年村干部的长宁县梅硐镇红光村老支书黄永红赞不绝口。
    红光村地处山区,这里的大头菜口感好,但销量和价格一直上不去。“做品牌,深加工,产业化,增利润是发展方向。”罗中楠说,目前大头菜加工厂、建设千亩花椒基地等项目已在顺利进行中。“商标正在注册中,宣传营销已启动,加工厂设备已订购,网店正在张罗,成渝等地的市场也在对接……相信今年会有好收成。
    黄永红说,今年村民信心大增,大头菜种植面积扩大到了800亩,预计产值320万元。而正在实施中的千亩花椒基地,则让村里的荒山披上绿装,今后也将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长宁现有贫困村21个、贫困人口9330户25298人。今年,县上选派了罗中楠等21名年轻干部驻村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计划通过5年时间,帮助群众转变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红光村计划通过发展种植产业脱贫,双河镇桂花村则想通过“吃旅游饭”致富。
    桂花村山清水秀,林木葱郁,离场镇也不远,但全村却有57户贫困户。“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立足长效,人人富裕。”桂花村第一书记卢希认为,短平快扶贫项目固然立竿见影,但是通过科学规划和整体实施扶贫项目,才可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在桂花村引进的药用苗圃基地里,笔者看到20多个村民正在劳作。“干活的基本都是贫困户,每天工资近百元,一些贫困户通过在本村务工已经脱贫。”谈到桂花村的致富规划,卢希信心满满。脱贫需要致富的“造血平台”,村上集中精力打造出桂花湖景区,基础设施基本完成。看到常有游客光顾,有4户村民率先开办农家乐,让很多村民跃跃欲试想挣旅游钱。照此发展,想不富裕都难。
    桂花村村主任马建华很佩服卢书记。马建华说,以前他每年都会花不少钱给贫困户送油盐肉米,今天他才开窍:要给村民找到挣钱的路子,增强 “造血”功能,才能让他们脱贫。
    对于古河镇幸福村支部书记张学锋来说,第一书记蒲淑宣的到来,让他感受到的是村干部肩上的责任。
    张学锋说,蒲书记到任后,带领大家搞养殖,天天上门关心鸡鸭的长势。
    在蒲书记的组织下,村上说了十多年都没有开工的村道已经挖出毛路,正在铺设块石,而这条路连接的是一个4A级景区。目前,公路沿线已新建7个农家乐,还有20多户村民正在筹划要搞农家乐。
    长宁县要求,第一书记要抓好村支“两委”带头人以及后备干部的培养,健全完善村级各项制度,规范议事程序,把贫困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长宁采取分类施策推进精准扶贫,动态管理“识贫”、精准施策“扶贫”、结对帮扶“脱贫”,建立 “县级领导包镇(乡)、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和“不脱贫、不脱钩、一帮到底”工作机制,明确贫困村、贫困户“不摘帽”,帮扶工作组、“第一书记”不撤离。力争今年底前实现整村脱贫8个,精减贫困人口524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