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新村怎么建?

08.01.2014  12:21

旺苍县农民住居改善率达81%,优美示范村达22个——

□向仕新  陈绍海  记者  徐凯
        2013年12月25日中午,旺苍县木门镇柳树村木门寺社区居民何菊莲到新房边的菜地里采摘蔬菜,“现在新房修到一起,每家有一块菜地,种点葱蒜和小菜,吃菜方便”。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旺苍县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农村建设标准,将分布在群山里的村落建成让城里人羡慕的幸福美丽新村。
建起新房子,家家“微田园
        在2012年开始的新农村建设中,木门镇按照户型面积一比一设计,在房前屋后建成“微田园”,让农民种植果树、花草和蔬菜。“微田园”里出产的蔬菜水果既填补了日常生活所需,更为小区添了美丽风景。
        去年建成投用的木门寺社区集中安置了该镇2012年地质灾害户和扶贫移民搬迁户102户,占地64亩。每户分别按照12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的标准,建成格调一致、布局规范、风格鲜明的川北民居聚居点,被农民称为新型农村社区。“为了规范管理,我们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群众大会选出社区管委会,为大家无偿提供设施监管、纠纷调解、上传下达等服务。”柳树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何琴说。
        目前,该县已启动220个新村建设,建成以木门镇柳树村为代表的38个幸福美丽新村。全县农民住居改善率达81%,农村污染处理率达85%,优美示范村达22个。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我们把450亩荒坡荒地开辟出来种上茶叶,全村种茶2000亩,去年春季产茶2吨多。”在海拔近1000米的高阳镇虎垭村,七组村民陈树华、邬家兴指着梯田式的茶园对记者说。
        高阳镇素有“贡茶之乡”美誉,60%的农户从事茶叶种植,全镇茶叶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占农户收入的40%以上。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兴产业。两年来,该村修起13公里水泥路、4口容量2000平方米以上的山平塘、50余口微水池、6000余米园区耕作道、9000余米的配套渠堰。
        目前,旺苍县352个村中,已涌现“一村一品”专业村137个,特色产业产值连续三年突破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占农民年均收入的80%以上。
文化院坝乐融融
        冬日的阳光下,一群中老年人正在尚武镇榆钱村文化广场上喝茶、聊天。
        目前,尚武镇流转土地1150亩。仅榆钱村八、九组就流转400余亩地给业主,连片开发果木花卉苗圃基地和蔬菜大棚园区。山脚下建起了新村聚居点和1760米长的景观河堤。
        为了让百姓共享新农村建设成果,尚武镇建起3个大型健身休闲文化院坝,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村民白天务工,晚上跳舞,其乐融融。“有了文化院坝,大家在一起交流多了,民事纠纷相应少了。”尚武镇文化站站长苟飞礼说。
        村民自发参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10月,榆钱村八组村民张仕华、杨加文主动把约150平方米的承包地腾出来,用于拓宽公用健身场地。去年2月,八组群众还自发义务投劳,将河堤边一块约400平方米的空地填起来,作为公用停车场。一组村民吕芬兰、二组村民杨菊英还把自家院坝开辟出来,用作跳舞健身场地。
        目前,旺苍县已有超过50%的村配套文化广场、健身设施、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农村信息化建设率达45%。全县新村已创建1.6万户“五好文明户”、“十星示范户”、党员示范户和40个平安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