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如何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先遣兵”

25.07.2016  01:04

 

  今年6月,四川省南充市成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四川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南充自2013年启动创建工作以来,在基础条件较差、经济实力较弱、贫困人口较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下,巧妙地“反弹琵琶”,扭转发展差距,一跃成为四川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先遣兵”。南充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决策,或可为贫困地区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一定参考。

   缺资金多元参与推进文化设施达标升级

  南充贫困人口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1/10,占四川全省贫困总人口的1/10。在财政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南充通过社会多元参与和优化资源配置,采取BT、BOT、PPP、众筹等模式引入多元主体,逐步推进基层文化设施达标升级。

  “南充的公共文化建设底子薄、历史欠账太多,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无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南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家喜说,目前南充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中,来自BT、BOT、PPP、众筹等模式累积了34.26亿元资金。其中,各县(市、区)总计投入22.31亿元,新建了一批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南充市投入11.95亿元新建博物馆、文化馆(新馆)、大木偶剧院、非遗中心和川剧演艺中心,改扩建市图书馆,升级改造南充大剧院,全面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和南充文化新地标。

  不仅如此,南充还在设计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路线时反向操作,将工作重点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薄弱的农村地区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最薄弱的乡镇和村两个环节。

  据了解,南充采取市县乡村配套投入、部门结对共建共享等方式,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入了农村文化大院和农家文化中心户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点,形成“4+2”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文化覆盖到每一个人。此外,为保障基层文化经费落实,在公共文化领域逐步建立起财政保障分级投入等机制,设立了单独的农村文化建设、文艺创作扶持专项资金,并将基本文化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了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

   缺人才培养文化志愿团队事半功倍

  公共文化服务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而在人员编制少、专业人才不够的情况下,南充大力整合民间演艺团队,成立南充市文化志愿者协会,作为创建示范区的重要人才力量,不仅解决了体制内人才编制少的问题,还加大了全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捐赠力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月16日,南充市流动文化志愿服务走进嘉陵区里坝小学,管乐合奏、合唱、情景诗朗诵、舞蹈等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赢得了热烈掌声。“演员们都非常专业,孩子们受到影响,都对舞台表演充满了兴趣。”据该校负责人介绍,该校是南充市文化流动服务示范点,志愿者们已经为该校组建了80人的童声合唱团、60人的校鼓号队、40人的舞蹈队,使学校师生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

  南充文化志愿者协会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册的文化志愿者人数已经突破万人。据南充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刘高析介绍,这些文化志愿者中有专业艺术人才,也有文艺爱好者,其中大专学历以上者达85%,平时都活跃在基层,志愿服务覆盖全市9个县(市、区)。今年以来,他们还开展了文化精准扶贫活动,对一些缺乏文化艺术教育的学校和基层单位义务进行培训,提升其整体文化艺术水平。

  除此之外,民间业余艺术团体也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据悉,南充太平镇育英艺术团已从最初的几位退休老人发展为拥有队员近30人的文艺演出团队。随着该团演出水平和节目质量的不断提高,他们还不断接到商演邀请。“像太平镇育英艺术团这样的民间业余艺术团体,全市每个社区和行政村均有2支以上,人员超过了15万人。”南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共文化科科长王冰说,在全市已有8家民营文化团体、432家农民自办文化实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所有的乡镇都有农民自办文化实体,促进了群众文化活动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不仅如此,南充还坚持集中统一培训和分级分类培训相结合,依托嘉陵江大讲堂、文化专干培训班、市民文化艺术学校等平台,对全市从事文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演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轮训。

   缺阵地流动机制扩大文化服务半径

  南充地处丘陵地区,大量农村群众居住分散,文化阵地难以集中建设。南充结合实际,为全市文化馆、图书馆配备了12台功能齐全的流动舞台演出车。两年来,全市共建立流动服务点486个,送图书3025次21万册,送演出4600场,惠及350万群众,有效扩大了文化服务半径。

  近日,西充县多扶镇街头传来阵阵悠扬的乐曲声,“多彩西充·幸福家园”大型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海选正在这里举行。参赛团队演出的舞台,不再是以往那样搭建的临时舞台,而是一个流动舞台车。

  “以往下乡开展活动时,搭建临时舞台很费时费力,现在用上流动舞台车,很便捷,演出的效果也很好。”操作员张胜勇告诉记者,流动舞台车全部采用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进行组装,可实现整车顶棚与地板的有效张开和固定,还设有专门的接口用于连接音响、灯光等外接设施,完全能达到高标准的舞台效果。

  “这样我们就能把文艺活动开展到田间地头,为群众做好‘点单下菜’式服务了。”陈家喜表示,目前南充60%的文化馆、图书馆具备流动文化服务功能,舞台演出车辆均纳入各单位车辆编制,运行维护费用由当地财政予以保障。南充为此还研究建立了“群众满意度测评”量化考评体系,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服务考评的重点内容,将测评低于80分的服务单位列入政府采购黑名单,取消3年采购资格,倒逼服务单位重视演出效果、提升文化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