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贫困县计划今年“摘帽”,省人大常委会先“阅卷”
9月8日,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南充检查,约见贫困户。
检查组内部意见交换座谈。
检查组与乡镇干部谈话。
数说执法检查采取
怎么查?
“1+5”的方式
“1”
——每一次检查做到贫困县全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
“5”
——暗访与明查相结合、大队伍与小分队相结合、听取汇报与个别谈话相结合、问卷调查与查阅资料相结合、走访与座谈相结合5种方式。
查哪里?
2017年计划脱贫的16个贫困县
第一组:
合江县、沐川县;
第二组:
南充市高坪区、南充市嘉陵区;
第三组:
巴中市巴州区、巴中市恩阳区;
第四组:
北川县、广元市利州区;
第五组:
理县、茂县;
第六组
:仪陇县、达州市通川区;
第七组:
马尔康市、九寨沟县;
第八组:
汶川县、泸定县。
查什么?
脱贫攻坚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1.贫困户脱贫标准“1超6有”
(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住房安全保障、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
2.贫困村退出标准“1低5有”
(贫困发生率低于3%,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网络)
3.贫困县退出标准“1低3有”
(贫困发生率低于3%,乡乡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
4.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扶贫资金使用监管等
离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四川还有272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要啃掉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盘“硬骨头”,地方人民政府用了哪些“绣花”功夫?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把触角伸到贫困户的家里,找答案。
2017年8月底至9月初,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启动《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执法检查行动,兵分8路,深入到今年计划“摘帽”的16个贫困县,对各市州扶贫情况进行全覆盖检查,拿《条例》做标尺,督促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依要求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9月7日至9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见证了检查的过程。
执法检查组来了>>
暗访小队
走进贫困户的家
“南充市嘉陵区天星乡弥陀院村、里坝镇攀桂湾村,高坪区鄢家乡石坝子村、胜观乡龙回寺村。”翻开工作笔记本,省扶贫移民局移民后期扶持处处长彭静耘再把四个村的名字在心里过了一遍,前一夜才从地图上认识的地方,现在只有名字可供他熟悉。
9月7日,汽车平稳行驶在水泥公路上,川北的乡村景致从窗外掠过,起伏的丘陵山脉上,蜿蜒盘旋的道路犹如丝带飞扬,飘进千家万户。用手机导航,彭静耘同行4人进入嘉陵区天星乡弥陀院村,靠近村民集中居住区后,把车停靠在了路边。
步行几米,门墙上挂着“精准脱贫工作明白卡”的一户农家成为目标,4人沿着伸入家门的水泥路走进。“老乡好,我们是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人员,想到你们家了解些情况,要得不?”有客突然到访,户主杜金才显然没有想到,“是省上来的领导啊,快坐,快坐。”拿出招待远客的热情,杜金才和彭静耘等人畅谈了一番。
嘉陵区里坝镇攀桂湾村、高坪区鄢家乡石坝子村和高坪区胜观乡龙回寺村都一样,执法检查组成员不打招呼,没当地人陪同,悄悄深入村庄贫困户家了解情况。
“暗访就是不给地方打招呼,不让地方做准备,能做到悄无声息、不露痕迹最好。”彭静耘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省人大常委会《条例》执法检查组第二组成员,也是先行一步的暗访组组长,“去的4个村,是我们前一天晚上在地图上随机选的。”
根据本次执法检查的方式部署,检查采取暗访与明查相结合、大队伍与小队伍相结合等方式。执法检查组第二组的暗访小队伍随机抽查四个村后,9月8日,负责明查的大队伍出现在南充市嘉陵区和高坪区。
贫困户生活变了>>
八旬老人住进水泥地板房
“老人家,你今年好多岁了?”“八十几了。”9月8日上午,高坪区黄溪乡莲花石村王素珍的家吸引了众人,执法检查组成员相继涌进房内。那是一栋面朝水泥马路的小青瓦房,屋后有竹林,房屋由文化石墙基搭配白灰上墙,还有木质门窗和房梁,尽显川北民居韵味。走进屋内,水泥地面整洁光亮,卧室内用油布封顶,卫生间一应俱全。
“整好有两个多月了,我活了这么久,第一次住水泥地板的房子。”83岁的王素珍说起生活的改变,比刚才更显精神,“以前是泥巴地、烂房子,政府帮我们修了新房子。”老人讲不明白更多政策,只知道83岁的人生有了重大改变。
参观之际,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发现竟然有人打开了王素珍家的衣柜。“看看老人家有多少冬衣,”执法检查组成员告诉记者,查看衣柜没有别的目的,只为了解更多细节,“其中一项脱贫要求,是必须有两套以上冬衣。做没有做到,考验地方政府工作的细致与否。”
长凳摆在王素珍家门前的水泥院坝里,执法检查组和村民围坐成圆,聊了起来。参观走访村民的家和与村民座谈相结合,同是本次执法检查的规定动作之一。
“你家有几口人?现在的收入来源有哪些呢?”
“我养鸡、养猪,还是网格员。”
“你们认识‘第一书记’吗,平时看不看得到人?”
“认识,我和他熟得很,他负责联系我这家。”
几番问答后,现场越来越活跃,一开始有些拘谨的村民都放开了,有人回答,有人补充,像大家庭聚会时闲言碎语。
“光听地方政府说不行,要向贫困户求证。”执法检查组第二组副组长李清禾直言,除了口头求证,此次检查还会发放问卷调查,设计问题包括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人均收入、收入来源、满意度等。
贫困村状况好了>>>
贫困户家中普遍吃穿不愁
事实上,执法检查组此行是揣着“尺子”来的。“通过执法检查,督促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条例》贯彻执行力度,督促今年计划脱贫的16个贫困县如期‘摘帽’,确保今年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组长黄彦蓉的话,明确了《条例》就是标尺。
《条例》中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实施贫困地区道路、危房改造,电力、沼气、土地整理,以及农田灌溉、安全饮水、广播电视、通信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
对比今年4月到访时的情况,两次参加执法检查的成员有这样的共识,“变化很大,不在要求内的入户便民道部分都进行了硬化,村民的家和活动室等公共区域,内外都变了,总体来说,村子的生活环境很好。”经过深入了解,执法检查组在南充发现,脱贫攻坚过程中的“雨露均沾”值得点赞。
“不仅贫困户的危房被改建了,政府还给每户村民的房屋贴上了瓷砖,改造了水井、厕所、厨房等,而且对每家的庭院都统一改造了花台,生活垃圾进行了统一处理。”嘉陵区集凤镇牛头寺村的王清勇心里有本账,记着身边的变化。
“贫困户家中普遍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安全住房、基本医疗、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有保障,人均收入情况较好,能稳定超过扶贫收入标准。”在第二组执法检查情况报告中,省人大常委会对南充市扶贫攻坚的成效给予肯定。
同时,广元利州和绵阳北川给执法检查组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地产业发展、乡镇卫生院医疗能力建设、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扶贫资金使用监管等成效明显。
执法检查组在茂县和理县,同贫困户一起盘点今年收入,同乡村干部共商本地教育、旅游、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等,发现两县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有效,贫困户脱贫主观能动性强,勤劳脱贫氛围良好,基层干部熟悉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和贫困户情况,与贫困户感情深厚,群众满意度较高。
在达州市通川区执法检查组了解到,当地注重在法制的轨道上努力推动扶贫开发各项任务落实,工作措施扎实有力、成效明显。通过重点抽查马尔康市的党坝乡格尔威村、松岗镇蒲尔玛村、直波村,执法检查组了解到当地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产业发展良好,干群关系融洽,村民脱贫奔小康的劲头十足,村容整洁,村貌焕新。
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为止,省人大常委会已经开展了四次《条例》执法检查。从2015年第一次的“广度+速度”到第二次的“深度+力度”,再到第三次“强化暗访力度,增加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新方式”,此次的第四次检查“重点聚焦2017年计划‘摘帽’的16个贫困县,探索更多脱贫经验”。
“每次检查的侧重点不同,坚持高频率、高强度、高要求,连续三年检查一个条例执行情况,很难得。”参与执法检查的基层人大代表赵磊如是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媛莉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