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度贫困县 看松潘如何啃下脱贫“硬骨头”

25.01.2019  14:51

  在去年的州级脱贫验收中,阿坝州松潘县交出这样的成绩单:2018年计划退出的48个贫困村2015户7566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退出标准,贫困发生率从13.5%降至0.45%,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

  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松潘是四川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面临着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群众发展意识不够等现实问题。如何对症下药,啃下这块“硬骨头”?

  记者走进松潘脱贫攻坚一线,通过三个切片,寻找脱贫增收过程中的松潘路径。

   切片一:村民当股东,每年享分红

  1月22日,距离松潘城区大约40公里的奇峡沟景区,来自各地的游客在此打雪仗、滑雪,尽享冰雪之乐。

  奇峡沟滑雪场是由松潘县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打造的,一年四季都可以滑雪。“滑雪场从前年开始运营,改变过去松潘旅游只能看不能‘玩’的窘境。”松潘县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寇卫介绍。

  作为紧挨九寨沟和黄龙景区的这座滑雪场,松潘人十分看好。建设过程中,松潘县32个贫困村,把政府拨给村上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48万元,入股到了奇峡沟滑雪场。“不论经营情况如何,每年都可以得到不少于8%的分红。”寇卫说,第一次分红去年8月就结束了,每个村都分到了3.84万元。

  这是松潘在产业扶贫方面进行的一个创新探索。松潘县贫困村大多分布在从山区到牧区的过渡地带,最远的贫困村距松潘县城305公里,全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资源条件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加之一些贫困户观念落后,发展无方,产业基础薄弱。如何发展持续增收致富的好产业,成了松潘脱贫攻坚的首要难题。

  对此,松潘县从全域角度规划生态农牧业和全域旅游业,并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现“输血式”扶贫向多元化的“造血式”扶贫转变。去年,全县157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驶入脱贫奔康“快车道”。

  同时,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171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七类3065个,累计安置群众就业5936人次,带动贫困户实现年均最低收入6600元。

   切片二:富村带穷村,牵手奔小康

  “靠369亩羌活,我们村去年户均增收了1600多元。”1月22日,松潘县燕云乡卡龙村党支部书记陈东高兴地给记者分享村里的喜事。

  卡龙村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村,以前并不种羌活。“这多亏了水晶乡川盘村人手把手地教我们种。”陈东告诉记者,川盘村帮扶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发展思路,并教会了他们种羌活,发展村集体产业,真正实现脱贫增收。

  针对地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2014年以来,松潘推行“牵手奔小康”帮扶工程,实施以强乡带弱乡、富村带穷村、先进带后进、部门带村寨为载体的乡村扶贫协作机制,引导国道213沿线经济较发达的川主寺镇、山巴乡等乡镇与贫困的毛儿盖片区、热务片区结成友好共建乡镇,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全覆盖。

  在这样的背景下,川盘村与卡龙村结成了帮扶对子,两村每季度召开交流对接会,共同寻找脱贫增收点子,培训种养技术。同时,川盘村两委干部每年到卡龙村看望慰问贫困户,因地制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目前,松潘县已引导全县50多个相对富裕的村与贫困村结了对子,重点围绕畜牧养殖、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帮助贫困村确定55个具有造血功能、辐射带动力强的示范项目。

  “乡村扶贫协作正以‘穿针引线’方式发挥出独特效果。”松潘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切片三:树身边榜样,脱贫先扶志

  “去年我家出栏了210头生猪,刨去成本,净赚20多万元。”脱贫户罗吾群说。

  罗吾群曾是松潘县白羊乡半边街村贫困户,丈夫瘫痪在床,照顾一家老小全靠她一人。这两三年,凭着一股子劲儿,她不等不靠,通过养猪把一家人的年收入从几百元变成了20多万元,脱了贫摘了“”,并被评为“四川省脱贫榜样”。

  从贫困户“逆袭”为脱贫先进,靠的是什么?在松潘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夏宇皓看来,最重要的是脱贫的志气和行动。

  据介绍,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松潘县的个别村和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基层组织和村干部带领群众治穷根意愿不强、办法不多,村民发展信心不足,一度让扶贫工作陷入泥沼。

  对此,松潘县开展“感恩团结奋进”教育宣讲272场次,覆盖4万余人次,宣传脱贫攻坚和驻村帮扶典型10余次,邀请身边脱贫致富人讲述身边脱贫故事,为深化脱贫攻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通过大力宣讲,松潘县小河乡还消除不尽赡养义务、遗弃贫困老人的情况,有效解决了“贫困老人户”脱贫返贫难题。(记者徐中成)

责任编辑:张维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