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委书记集中研讨 吹响扶贫攻坚新号角

09.09.2015  10:02

  9月7日,四川省贫困地区县(市、区)委书记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研讨班在成都开班,88个贫困地区县(市、区)委书记将集中开展为期5天的学习研讨。5天时间,他们将学习哪些课程?集中学习意义何在?记者走进研讨班一探究竟。开先河,大规模集中学习研讨。(9月8日 四川日报)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除了贵州威宁自治县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精准识别“四看”法,省内外多个精准扶贫成功案例被选入这次研讨班课堂。注重强化案例教学、科学设置教学模块成为本次研讨班课程设置的最大亮点。

  从数量上看,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最突出的在农民,落后最突出的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也落后在农村,而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薄弱环节。同时,无论人口多少,各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推动落后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脱贫致富,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扶贫先要扶志。面对贫困,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此次四川全身贫困县委书记集中在一起,一次大学习,大研讨,就是旨在如何更好地让当地干部群众坚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更好凝聚起发展共识,激发出发展动力,走出一条坚实积累、自我发展、共同致富的摆脱贫困之路。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要实现精准脱贫,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此次贫困县委书记集中研讨,就如何着力保障乡村学前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大招生扶贫政策倾斜力度展开,更是讨论如何把各项教育免费政策兑现到位,把乡村教师的各项待遇落实到位,把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培训到位,把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保障到位,切实发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金给银不如给技在身,不能没有产业的带动与发展。此次研讨就是旨在紧盯贫困地区产业培育规划,在整合的特色农业产业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金、项目,确保每年整合到贫困县的产业培育资金更多的用于贫困村。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农牧业,着力在推广培训、提升能力上下功夫,切实提高贫困农户致富能力。

  力量在交流中汇聚,希望在思考中升腾。同时,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时刻尊重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体的意见,集民智、民力、民资于一体,合力推动扶贫工作深入开展。我们坚信,把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起来,四川定将谱写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四川的崭新篇章!(文/曾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