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阻止 贫困代际传递 从点到面看“雨露计划”

07.05.2015  10:00

    “雨露计划” ,指扶贫部门在贫困地区组织实施的以提高扶贫对象职业技能、促进就业增收为目标的人力资源开发项目,是专项扶贫的重点工作之一。

    “雨露计划”从 2004 年开始全面实施,迄今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2004-2009 年) ,以农村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短期转移培训为主,实行培训计划下达到培训基地,扶贫补贴经费拨付到培训基地,由基地减免培训费,贫困户间接获得扶贫培训补贴。第二阶段(2010 年至今) ,以扶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同时拓展“雨露计划”工作领域,改革实施方式,实行扶贫补贴采用 “一卡 (折)通”直补到户。目前,全国“雨露计划” 工作领域已扩展为四大重点项目: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技术教育扶贫补贴项目 ; 贫困地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 贫困村创业人才培养项目 ; 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促进项目。

    自 2010 年开始,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联合开展了“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在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教育资助政策基础上,给予财政扶贫资金特殊补贴,实行直补到户。至 2013 年,全国“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县扩大到 203 个。

    “雨露计划”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由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阶段,发展到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并举的新阶段。多年的实践证明, “雨露计划”在落实扶贫到户机制,帮助扶贫对象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稳定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在根治长期贫困症结、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