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妻晒账本:退休金年入7万攒不下 人情支出大

05.12.2013  16:53

如果有人问,你一个月吃多少肉或每月的生活支出是多少?相信许多人一时回答不了。然而对于今年59岁、家住沈河区山东庙街道三八南社区的李娜大娘来说,那是太简单不过了――因为她把家里所有的收入和开支都记在了“家庭档案”里。

12月4日,她向记者展示了记录20个年头的19本“收支档案”,她用一页页账单把消费、生活、人际交往的支出安排得井井有条。

19个账本,算出物价涨幅

一进李娜大娘的家,她就从书架上抱来一个陈旧的档案盒。

里面整齐叠放着许多黄皮纸壳和皱巴巴的“工作笔记本”,这些都是20年来她记下的账,共19本。翻开这些账本,发黄的便笺纸上详细记录着每天的生活开支:“1998年8月,大米10斤,每斤1.65元;花菜3斤,每斤1.4元;菜油2斤,每斤1.93元;3尺布,每尺1.29元……

这些账本上记着的不仅是日常生活开支,一组组不断变化的数据也折射着时代变迁。90年代账本上记下的只有一日三餐和基本生活用品的开支,即便是送人情,50块钱就算是大的了。到了2000年代账本上多出了购买电冰箱、电视机的支出和维修记录。现在,李大娘的收入从刚结婚的34元增加到1800多元。

李大娘说,2006年的猪肉价格也就是六七元钱一斤,到2008年涨到十三四元钱一斤,2011年7月涨到16元/斤,2013年猪肉最贵的达到20元钱一斤。现在肉价上涨太厉害,牛羊肉都接近40元一斤了,熟食店里的酱牛肉要近60元一斤。“以前买牛羊肉很轻松,现在一个月也不敢买一次了,做一次红烧牛肉至少要七八十元钱。

记账初衷,约束不乱花钱

李大娘刚参加工作就开始学记账,之后一直没有间断。

起初记账是因为那时工资低,为了约束自己不乱花钱。尤其是组建家庭后,那时工资一个月才34块钱,稍微不注意生活就会捉襟见肘。我记好每一笔开支,就能知道钱花到哪里去了,下个月从哪些方面节约,就是这样才养成了良好的消费习惯。

现在,李大娘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记账,账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下生活消费的各种支出。她说自己记账的好处很多:消费透明,减少夫妻不和,减少浪费,还能锻炼脑力。她说:“我花了钱,就记在脑子里,回来记账后和剩余的钱一对,一分钱都不会差。

在李大娘的账本里记载着:2004年11月花销1046,2005年11月花销1400元。而到了2012年11月花销5700元……“现在的开销主要食品、药品价格大幅上涨,人工费太高,一般家庭雇不起人了!”李大娘说,岁数大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缠身,一个月和老伴吃药要四五百元。干不动家务活,雇钟点工收拾房间10年前一个月才300元,而现在要3000多元。她焦虑地说:“我家邻居雇佣包吃包住的保姆,一个月要4000元。我老了还是去养老院吧!

最大支出,人情费月花万元

李大娘告诉记者,自己在一家企业退休,老伴是公务员,老两口工资加起来一年7万多元,但总攒不下钱。这几年老两口子的开销水涨船高,2005年一年花销30478元,2006年42513元,2007年57000元,2008年81000元,2012年84000元……

一个月吃饭一千七八百元就够用,但人情支出是饭钱的三四倍。现在身边的朋友随礼500元起,关系稍好点就1000元,亲属哥们儿就得2000元。”李大娘说:“我和爱人生活很节俭,我没有穿过500元以上的鞋子,衣服都是在一二百元左右,我和爱人的羽绒服都不舍得买。

逢年过节,亲朋来看望他们,给老两口送的过年礼钱和物品,她也会一笔笔地记在账本上,“别人给东西也是要还的。”李大娘自言自语道。李大娘说,现在自己和老伴退休时间不长,主要是孩子上学、结婚、生孩子的时候欠下了不少人情债。希望过几年家庭开销会锐减,到时候老两口就把精力集中到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上来了。(本报记者 李欣 李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