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发展,我的责任”评论之九:勇于担当  爱校兴校

17.11.2017  15:38

  编者按 :当前,学校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学校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等重大工作任务。学校的发展与每位师生员工密切相关,全校上下没有与评估无关的事,没有与评估无关的人。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足干劲,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为实现学校愿景和使命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学校党政决定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开展“师大发展,我的责任”大讨论活动。10月31日,学校印发了《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 四川师范大学关于开展“师大发展,我的责任”大讨论活动的通知》(川师委〔2017〕34号)。通知指出,全校师生员工要紧紧围绕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如何进一步做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等有关各项重点工作开展学习讨论,学校党员干部围绕“履职尽责、担当有为”主题,学校教师围绕“立足本职、勤奋工作”主题,学校广大青年学生围绕“成长成才、爱校兴校”主题,开展大讨论活动。学校微信、微博、易班工作站将联动推出有关话题讨论,学校主页网将陆续现刊载部分大讨论活动文章和有关报道。

勇于担当   爱校兴校

何鑫

  在学校离退休处对面的三岔路口旁,屹立着一块高大的宣传牌,上面写着北宋著名学者张载的四句千古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既体现了作者胸怀世界、心系民生的远大志向,又表现出兼济天下、站高望远的责任担当。师大校园里因为它的出现,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蕴,也在润物无声之中昭示和呼唤着每一位师大人的责任与担当。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生而为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作为社会中的人,做人就应该是有担当的,在家里,顶梁柱有顶梁柱的担当,父母有父母的担当,老人和孩子也有自己的担当;而在学校,领导有谋划学校发展之责任担当,教师有教书育人之责任担当,学生有成长成才、爱校兴校之责任担当。担当是一种对国家、社会、学校以及自我负责的使命意识,是一种道德素养、一种情怀、一种能力,只有须知担当负责的苦处,才能知道有担当尽责的乐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诺丁斯的关怀理论认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同样我们也需要关心他人。作为学子,我们需要关怀,需要依靠,而四川师大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同样学校的发展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怀,不以个体弱小而不为,也不以力量渺小而损之。如果把学校看做一张名片,那么自进入师大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我们要与学校荣辱与共,相伴相随,决定我们以后将把这张名片带在身上,放在胸前,小心翼翼,用心呵护。学校的或荣或辱、或兴或衰、或强或弱,直接影响着我们在递给他人名片时内心的自豪与自信程度,影响他人在接过这张名片时的肯定与满意程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伴随师大的发展总是出现一批又一批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温暖的模仿践行者,他们有的是坚守岗位,一心为学校谋发展的学校领导;有的是立足本职工作,成为学生亦师亦友亦家人的辅导员老师;有的是秉承教书育人理念,一心一意为学生传授知识的专业课老师;有的是寒暑易节,潜心研究学问的专家学者;也有朝夕陪伴学生身边,做学生生活贴心人的公寓工作者;有自强不息,不断用奋斗和拼搏为自己证明的学生。榜样行为因人而异、因事而宜,但榜样的背后,都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即对自我责任的认知和履行。同时,我们在承认榜样、学习榜样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校园里存在着责任意识淡化或者缺失的现象,它们不仅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在影响着我们。

  《荀子.修身》中说到:“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在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是否学校发展有我之责?是否我为学校发展有所贡献?如果答案不尽满意,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来一场自己对自己的批评和革新,明确对学校发展的责任与担当,把负责任的态度牢固树立在头脑灵魂深处,把爱校兴校意识扎根在心灵大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新时代,新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只有抓住新时代发展的机遇,乘势而上,才能把学校建设的更加美好。站立在美丽的狮子山上,行走在碧波荡漾的龙湖河畔,吸吮着师大71年薪火相传所积累的文化养分,抬头仰望星空,回看来时走过的道路,我们与国家、与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师大发展共命运,师大人的初心是什么?我们有着共同的心声,那就是希望学校永远走在前进的大道上,学校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美好,校运永昌。

  (本文作者 何鑫 系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6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