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PMI反映 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30.07.2015  02:05
核心提示:7月24日,财新传媒公布7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简称财新PMI,即原来的汇丰PMI),初值为48.2%,较2015年6月终值下降1       7月24日,财新传媒公布7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简称财新PMI,即原来的汇丰PMI),初值为48.2%,较2015年6月终值下降1.2%。
        从分项指数看,产出指数为47.3%,环比下降2.4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8.1%,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为46.6%,环比下降3.7个百分点。采购库存指数跌至48.9%,采购数量跌至47.3%,产成品库存升至50.2%,出厂价格指数环比下跌至45.7%。
        点评:
        7月财新PMI初值为今年最低水平,超预期下滑反映中小企业面临较为严重的经营困难局面。经济指数大幅低于荣枯线,显示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主要分项指数全面下跌,其中产出指数,以及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显示供需两端明显下滑迹象,而新出口订单跌幅更大说明外需更加疲弱,下半年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制造业企业库存状况明显恶化。由于需求不振,制造业企业被迫减少生产规模,近期大宗商品大跌也可能导致企业推迟备货,采购库存指数下跌,另一方面,终端销售数量减少导致产成品库存上升,达到过去5个月的最高水平。同时,本月出厂价格指数环比下跌,显示PPI降幅短期内难以收窄,未来制造业盈利形势仍较为艰难。
        不过,从7月钢、煤等高频数据看,经济基本面并未显著恶化,因此,6月份股市震荡带来的情绪因素可能是导致PMI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PMI作为一个景气调查指数,在采样过程中会受到采购经理人情绪的影响。股市震荡所带来的悲观情绪,可能会导致数据偏差。
        因此,在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等环境下,央行将更多地通过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方式实施宽松政策。未来将更多地通过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扩容、降低企业债发行标准以及放松房地产开发贷款条件等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同时,财政政策也将继续发力,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环境下发挥稳增长功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回升,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汇率双向浮动需要市场完善

        7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提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切实改善融资服务。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
        点评:
        《意见》明确提出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而未来汇率改革的核心是放弃盯准美元的思路,改为盯准一篮子货币,最终目标则是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
        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扩大,主要原因是股市震荡后金融改革似乎进退维谷,此次明确要扩大浮动区间范围,是在传递金融改革仍要稳步推进的信号,另一方面也是为10月份人民币能够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做努力。
        在浮动区间扩大后,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可能走弱,而从中长期来看,浮动区间与汇率变动方向并无必然联系,汇率在未来会更加反映经济基本面的情况。基于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以及不错的经济表现,汇率可能呈现更多双向波动。
        更加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意味着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逐步退出。短期内,大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提高货币乘数是货币政策新常态的重要内容。而从长期看,央行需要重构其基础货币的发行机制,从购买外汇资产转向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包括购买政府债券来投放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