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无论此举能否奏效,那些雄心勃勃的亿万富翁都应当留意:要想一下子走运,不妨做空美国民主制度。风险低,回报丰厚。
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凭借着针对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巨额空头头寸发了财。如今,这位对冲基金界的亿万富翁正在押注美国政治体系失灵。这回,他不是孤军奋战。其他亿万富翁已发起诉讼,试图迫使美国财政部(US Treasury)为其在2008年纾困的政府支持的房贷机构向股东支付大笔款项。押注政府的慷慨已成为常见的投资策略。无论此举能否奏效,那些雄心勃勃的亿万富翁都应当留意:要想一下子走运,不妨做空美国民主制度。风险低,回报丰厚。
2008年,美国政府“不惜代价”阻止世界经济重演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救助危机的始作俑者是丑陋的一幕,在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政坛滋生了怨恨,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必要之举,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往常一样,美国的体制在危急时刻“劲往一处使”。真正问题是它平时的运转情况。抵押贷款承销商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是美国政府“救火”的两大受益者,二者吸收1875亿美元纳税人资金才得以生存下来。没有这笔注资,整个美国住房金融体系将会失灵——全球经济也将难以逃脱灾难。“两房”本身将不复存在。
6年后,世界上最富有的一群人请求法庭回报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股东,因为他们得到了美国纳税人的救助。上上周,这两家处于政府“监护”(距离国有化仅一步之遥)下的企业表示,它们自2009年以来向美国财政部上缴的分红总额将达到2130亿美元,超出最初的纾困金额。
尽管两家企业均已退市,但投资者仍在灰色市场购买其普通股和优先股,如今他们希望自己的投机得到回报。美国财政部正确地辩称,分红并不是纾困资金的偿还。此外,如果房地产市场掉头向下,那么买单的将是政府。损失仍将被社会化,即便眼下收益暂时流向纳税人。
维权投资者比尔?阿克曼(Bill Ackman)上上周预测,本案将一直打到美国最高法院。考虑到近年的记录,这对美国纳税人不是什么好消息。但对冲基金的重头戏是:阻止国会通过立法逐步关闭“两房”,将它们巨大的抵押贷款风险分摊到私人市场。只要“两房”还活着,投机者就有希望。
上上周,对冲基金取得重大成功:“两房”改革法案在美国参议院遭遇重挫,在2014年获得通过的可能性极为渺茫。对冲基金对国会的大量游说是该法案陷于停滞的一大原因。没有什么能阻止它们增加支出,因为游说华盛顿的回报巨大。如果获胜,投机者将获得330亿美元的纳税人资金。如果失败,它们的花费不过九牛一毛。去年,在华盛顿进行游说的总支出仅为32亿美元——与潜在回报相比微不足道。
对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而言,这件事已经关系重大。在危机前的黄金年代,“两房”极大地获利于被投资者视为“大而不能倒”。这使得它们能够以接近主权债务的利率借款,为股东赚取垄断利润。“两房”虽然不是美国次贷泡沫的创造者,但它们参与泡沫的程度不亚于任何华尔街机构。逐步关闭“两房”,可以说是2008年以来最大的未竟任务。
但这件事也关系到美国民主的质量。如果对冲基金巨头能让美国政府三大分支中的两大分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那将创下一个有毒的先例。只要有钱,你就能做任何事。公共政策可以拍卖,迎合最高竞拍者。“秃鹫基金”可以比纳税人优先获得偿付。有人辩称,情况向来如此。看看吧,美国农业综合企业抢走了大部分意在面向小农户的补贴;大型石油公司能够抵消投资成本。类似地,私人股本基金多年来成功挡住了将“附带权益”(carried interest)利润当作正常收入纳税的努力。正如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所喜欢指出的,他缴税的税率仍低于他的秘书。
但“两房”的争端隐约展示一个不详的前景:寡头对美国民主制度的掌控越来越紧,这是危险的。过去几年,美国流向最富0.1%人群的收入比例大幅攀升。与此同时,美国最高法院撤消了针对企业和富人政治支出的大部分剩余限制。亿万富翁也分各种类型。民主党人乐于拿斥巨资赞助茶党(Tea Party)运动的科氏兄弟(Koch brothers)开刀。但自由派自己乐意拿私人股本的钱,阻拦附带权益的税收待遇改革。
政治与生活一样——要看立法者做什么,而不是说什么。两党高呼必须改革“两房”。让我们将目光投向现实,看他们是不是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