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第十四次党代会-先锋谱】王平: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关键设备保障

14.01.2015  12:30

作为一名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平这个名字早已和中国高速铁路关键设备联系在一起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速度震惊了世界,中国高铁技术已成为首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战略性高新技术领域,“中国速度”随之享誉全球。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众多奋战在高铁技术创新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功不可没,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王平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理论与关键应用技术”创新团队的负责人,王平特别注意理论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分别在高铁道岔动力学设计、高铁道岔无缝设计、高铁道岔转换、高铁道岔工电一体化设计理论及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卓著成果。

王平长期围绕解决高速列车安全平稳过岔、道岔上桥、道岔基础变形控制等工程难题开展研究,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铁道部科技开发计划重大项目等30余项,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研究课题40多项,结合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取得了三项创新成果:(1)主持研制了中国自主的350km/h高速道岔;(2)解决了高速道岔在桥梁上铺设的世界性难题;(3)提出了无砟轨道结构分析及设计方法,并发表论文200多篇,被SCI收录11篇,EI收录96篇。其中 “高速铁路道岔设计关键技术” 论文入选中信所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出版专著5本,其中专著《高速铁路道岔设计与实践》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1项,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5项,获得授权软件著作权9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其中主持获得教育部、四川省和铁道学会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主持研制的中国自主的350km/h高速道岔使德国高速道岔从548 万每组降至最低180 万每组在中国销售,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节约直接投资上百亿元。所编制的桥上无缝线路通用计算软件已为各铁路设计院所使用,有力地推动了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发展。取得的桥上无缝道岔设计理论成果成果指导高速铁路道岔上桥,如京沪高铁特大桥桥上无缝道岔铺设。

王平除大量科研之外还承担着本科生、研究生的多门核心课程的讲授任务,共指导硕士及博士研究生80多人,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获评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度“唐立新优秀学者奖”。

他主持研制的中国自主的350km/h首组高速道岔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进行了报道,称赞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关键设备保障。自主研发的高速道岔已在武广、沪杭、合宁、哈大、京石武等多条高速铁路线上铺设,市场份额已达到80%以上,迫使德国高速道岔从548 万每组降至最低180 万每组在中国销售,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节约直接投资上百亿元。全面促进道岔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打破了德法两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主持编制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道岔设计、铺设技术标准;解决了德法两高速道岔在中国运营350km/h时的晃车问题,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受国际铁路联盟的委托,正在开展高速道岔的国际标准编制,这是本领域内中国承担的唯一的国际标准。解决了高速道岔上桥的世界性难题,研究成果指导了多项重大工程的建设,如7条高铁交汇的广州南站,目前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桥上无缝道岔群高架车站,桥上共铺设了113组无缝道岔;世界第一长桥,京沪高铁丹昆特大桥,全长164公里,桥上有6座车站,全桥采用纵连板轨道,首次在桥上纵连轨道上铺设了无缝道岔;年轨温差达95℃的哈大线也成功铺设了无缝线路;世界上最长的62号道岔在寒冷的长春西站铺设成了无缝道岔;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混凝土拱桥——北盘江特大桥(主跨445m)以及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双线铁路斜拉桥——韩家沱长江大桥(主跨432m)等均成功铺设成了无缝线路。突破了大温差地区、大号码道岔、大跨度桥梁、高架车站等无缝线路的铺设禁区,实现了高速铁路全线无缝化。提出的无砟轨道结构分析及设计方法解决了不同地质条件下高平顺无砟轨道的建造技术难题,确保了高速铁路轨道能为动车组提供稳定、可靠的走行基础,减少了养护维修工作量,极大地推动了轨道结构技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