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派干部谋实事  彭山后进村变“中间村”“中坚村”

09.06.2015  21:12

四川在线消息(刘树军 四川日报记者 袁丽霞) 今天,我们已经摘了一批桃子了,价格是每斤8元。”6月9日,说起村里种植的10亩1500株胭脂脆桃,彭山区江口镇白蜡村支书卢诗全很感慨,“要不是区里下派的第一书记郭平帮忙,我们就赚不成这笔钱。”白蜡村的变化,是彭山区通过部门帮扶和2013年开始下派第一书记,帮助后进村转变,助推“中间村”提档升级的成功案例之一。

白蜡村地处彭山丘区,盛产油桃,近年因油桃树品种老化,被村民陆续挖掉没了挣钱的出路。年终群众打分时,村两委会得了低分,成了全区13个后进村之一。

2013年初,彭山区彭祖山工作局局长郭平,受命担任白蜡村第一书记,负责带领村干部让白蜡村走出后进村行列。到任后,郭平立即组织村干部前往双流县参观学习胭脂脆桃种植模式。通过参观学习,共同研讨出了村里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并及时引进1500株胭脂脆桃,先期试种10亩,走出了发展高效农业的第一步。2014年,白蜡村变成了“中间村”,甩掉了后进帽子。

桃树种下两年后,就能挂果卖钱了,而且还卖上个好价钱。” 卢诗全说,“今年初挂果,每亩产果1000斤左右,毛收入七八千元。明年每亩就可产两三千斤,纯收入上万元了。依托这10亩示范地,我们将引导村民规模发展胭脂脆桃发财。”卢诗全说,“另外,我们通过郭平书记帮忙,已确定订购两万株樱桃苗子,免费发放给村民种在适宜种植的荒山坡上。

不只白蜡村,牧马镇官厅村在“第一书记”带领下,租用80亩河滩沙壤地种植秋洋芋,收回50亩集体鱼塘搞水产养殖对外垂钓,去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万余元,今年可望突破10万元。武阳镇泥湾村在区级部门的对口帮扶下,建成了一个中央小农水工程,并依靠土地流转,成功打造了以蓝莓、葡萄、猕猴桃以及时令蔬菜为主的千亩特色产业园区。青龙镇先锋村通过联系部门和第一书记的帮助,不仅改造了村级阵地,而且使久拖未决的170余名群众的搬迁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我们一直都在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措施,努力把‘中间村’村建成‘中坚村’。”据彭山区负责人介绍,该区有“中间村”40个。近两年,通过把“中间村”建成“中坚村”的一系列举措,每一个“中间村”都取得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