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科学谋划 奋力开创我省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

26.01.2014  17:46

全省水利工作会在成都召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要求,总结2013年度全省水利工作,安排2014年度水利改革发展任务,1月24日下午,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号召,深入分析当前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阶段性特征,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做好水利工作战略性、全局性、复杂性、艰巨性的认识,牢牢抓住并用好各种机遇,科学谋划和奋力开创全省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
  副省长曲木史哈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13年,我省紧紧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核心目标,着力构建水资源配置调控、粮食安全、水利防灾减灾、民生水利、水生态环境、水利科技支撑六大保障体系,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效,成功应对?“4.20”芦山地震和“7.9”等5次强降雨过程,完成水利投资257亿元,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8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0万亩,民生水利效益更加突显,全面超额完成了各项年度目标任务。
  曲木史哈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当前,我们要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经济提质增效、新型城镇化、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对水利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提升水利支撑保障水平。首先要着力完善防灾减灾体系,着眼提高流域防洪减灾能力,构建防控结合、蓄泄兼筹的防洪工程体系;着眼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加快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增强调蓄能力;着眼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加强应急工程建设,提高雨水集蓄利用水平;着眼提高水旱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完善测预警预报体系,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快推进芦山地震水利重建工作,提高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其次要抓好重大供水工程建设,提高支撑长远发展能力。要围绕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合理布局、有序建设一批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强化水源战略储备,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要围绕解决城镇供水问题,着力实施城镇供水工程,提高供水保证率。要围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优先实施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配套改造和联网提升,促进农村统筹协调发展。第三,要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夯实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基础。要以大中型灌区为重点,继续加快配套改造等建设,有效改善和增加灌溉面积。要以发展节水农业为途径,继续推进“全域灌溉”、高效节水示范和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促进农业加快转型升级。要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深入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因地制宜兴办“五小水利”工程,逐步打通农业供水“经脉”,提高农田水利化程度。要加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区域、草原牧区等旱片死角地带的水利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水旱灾害能力。第四,要加强水土资源保护与修复,推进城乡水生态文明建设。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重点治理,加快坡耕地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维护河湖生命健康方面,要积极开展重要区域生态自然修复和预防保护,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抓好生态脆弱河流治理,推进重点水库生态清淤,维护水库生态和供水安全。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方面,要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加强农村河道综合整治,保障城乡河道水系循环畅通。在开发水电清洁能源方面,要加快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抓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在水产业发展方面,要大力推行绿色健康养殖,走生态渔业发展的路子。第五,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要落实严格的制度安排,抓紧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三条红线”指标体系,进一步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制度,建立健全节约用水激励机制,推动建立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要落实严格的监督管理,加强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严格水功能区监管,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要落实严格的责任考核,建立完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考核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地区,限期提出整改措施,暂停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审批。第六,要积极稳妥深化水利改革,着力构建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严守“三条红线”,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要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水生态补偿机制,健全河湖规划约束机制,促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要落实水利金融支持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要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强化工程质量监督与市场监管。要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创新农田水利组织发动和建设机制,加快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要健全水法规体系,加强水行政执法,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
  曲木史哈强调,要强化措施,切实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首先是强化领导抓落实。推动水利改革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级党委、政府是责任主体,务必要高度重视,要将水利工作纳入本地区中心工作统筹研究部署,具体工作专题研究;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属地管理的原则,严格落实防汛抗旱、饮水安全、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等各项责任制;要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第二是保障投入抓落实。水利投入是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根据发展规划,今后5年全省水利投入将达1238亿元,筹资压力十分巨大。一要做好中央资金争取,加大国家部委对接汇报力度,分级筹措落实项目前期经费,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力争纳入规划的项目尽早开工;二要认真筹集地方投入,切实落实土地出让收益、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等一系列政策,大幅度增加财政水利投资规模;三要拓展投融资渠道,采取扩大财政贴息规模等措施吸引社会资金,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建立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体制。第三是协调联动抓落实。省水利、财政、发改等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强横向联系,立足部门职能职责,主动沟通,协调互动,及时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特别是在优化行政审批、落实下达资金等方面,要保持沟通,密切配合,共同营造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加强纵向联系,既要注重与国家部委的汇报协调,又要加强对市县部门的对口指导、全程服务,形成“纵向互动”。第四是强化监管抓落实。当前,水利建设项目点多、量大、面广,水利建设中的腐败风险逐步加大。要进一步完善水利前期工作、项目安排、资金监管、基建程序、质量监控、安全监督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要进一步加大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力度,更加注重对项目决策、招标投标、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的检查监督,保障水利工程建设优质高效、廉洁安全。
  曲木史哈希望全省水利系统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努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水利保障。
  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冷刚出席会议并作大会主题报告。冷刚在报告中对2013年度全省的水利工作作了全面回顾。他指出,2013年,我省水利工作面临多重困难叠加的特殊形势,既有“4.20”芦山地震灾害的重创,又有极端气象灾害的重大考验,还有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面对严峻形势和纷繁复杂的问题及困难,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核心目标,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改进作风,艰苦努力,促使全省水利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冷刚指出,一方面,我们立足当前,着力应对当前困难,着力解决当前急需,突出抓好重点工作,圆满完成了2013年度水利发展的目标任务。主要体现在:一是水利抗灾减灾成效明显。在“4.20”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应急解决了127万人的饮水困难,全面完成了84座震损水库、426公里受损堤防的应急除险,实施水利灾后恢复重建项目82个,落实重建资金32.4亿元;在抗御“7.4”、“7.9”等特大洪灾中,组成防汛抢险队伍9600余支,因灾转移100万人,成功避免了1729起3万余人因灾伤亡;在应对川西南干旱中,投入资金3.33亿元,组织371万人,调集提水设备29万台套、运水车0.8万辆,抗旱浇灌面积330万亩,临时解决了158万人、15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二是骨干工程建设成效明显。新开工红鱼洞1处大型和湾潭河等5处中型工程,全年完成水利投资257亿元。三是服务民生成效明显。新建各类供水工程1.38万处,解决了443万农村居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成立了“四川省农村供水总站”, 建立了161个县(市、区)的县级农村供水专管机构和114个县的县级农村水质检测中心,6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694座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全面完工,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60平方公里,新建堤防212公里,开工建设中小河流治理项目88个,综合治理河长120公里,累计建成万亩以上农建综合示范区139个,总面积达315.81万亩, 89个县(市、区)312个农村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抓紧开展,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305亿元,农民人均渔业增收39元。
  冷刚指出,另一方面,我们着眼长远,抓基础,抓根本,抓关键,“规划、法治、机制、作风”四轮驱动,努力构建了水利稳定发展、行业持续向好的竞争优势。一是着眼长远编制规划。坚持以规划为龙头,抓紧编制《成都经济区及天府新区水资源配置规划》,编制完善《全省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全省灌溉发展总体规划》,配合编制《秦巴、乌蒙、藏区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规划》。完成了《芦山地震水利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四川省渠江流域综合规划》、《四川省沱江流域综合规划》、《四川省涪江流域综合规划》批复。二是稳步推进水利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四川省村镇供水条例》正式颁布,成为全国第一部专门针对村镇供水的法规。条例提出完善村镇供水体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思路,明确界定了村镇供水工程的公益性质,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工程投入、建设用地、提水电价、运营税费、维修养护等方面予以扶持和优惠。《四川省渔业船舶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常务会审议,即将出台实施。加强水利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依法行政意识,推进水利建设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完善建设管理机制。加强水资源管理,全面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初步制定了我省主要江河湖泊的水量分配方案;完善用水定额指标体系,严格实施计划用水管理,积极推进第一批30个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县建设;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开展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质量监督制、财务审计制,抓住前期工作、招标投标、合同管理、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完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制,实现单项规划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规划转变;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点上建设向规模建设转变;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农民用水户协会、抗旱服务组织机构设置任务基本完成。四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积极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以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惠及于民、取信于民,树立务实清廉的水利形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开门评风”、“百姓听音”、“基层问政”,反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厅系统征求到意见建议771条,梳理出“四风”问题表现共180条。针对存在的问题,厅系统认真制订整改方案,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总计废止制度25个,修改完善制度132个,新制定制度83个,把活动成果升华固化为制度成果。
  冷刚要求,根据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提出的“改革统领、科学发展、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要把四川水利放在全国、全省宏观大势中去认识,准确把握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一是水利建设已进入稳速发展期,现实条件决定不能慢下来,发展基础决定不应慢下来,当前形势决定不允许慢下来。二是水利管理已进入蓄势提升期。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需求与水资源、水环境容量的矛盾突出,大规模水利建设与技术管理力量不足的矛盾突出。三是强水惠水政策已进入叠加强化期。主要表现在部省合作机制的优势将日益突显,支持水利的政策效应将日益突显。四是水利改革已进入攻坚关键期。
  冷刚强调,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省水利工作的思路是:紧紧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核心目标,完成水利投资279亿元(其中,大中型水利工程117亿元,民生水利100亿元,防洪减灾工程45亿元,水土保持及水资源工程7亿元,芦山地震灾后重建10亿元),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科学发展,稳中求进,保持全社会治水兴水的力度,提高水利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水利发展质量,使水利更好地惠及民生。一要超前谋划“十三五”。必须以“系统谋划,超前谋划,全域谋划”的发展眼光和战略思维构建现代水利体系,紧紧围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从支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从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深入研究保障四川水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统筹谋划“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目标任务、工程布局、体制机制和重大举措,为水利更好更快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二要加快骨干工程建设。集中力量在中西部建设一批重大调水工程、大型水库和骨干渠网,打通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的“大动脉”。一是抓好规划报批、规划编制、规划启动3类规划工作;二是抓好大中型工程及小型水库和引提水工程2类项目的前期工作;三是抓好资金筹集。要解放思想、广辟门路,积极向上争资金争政策,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千方百计落实项目资金;四是加快在建工程建设。基本建成亭子口等7处大中型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武引二期灌区、二郎庙、白岩滩水库等68处大中型水利工程,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43亿立方米。三要加快民生水利发展。一是加快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按照“集中为主、联户为辅、分散为补充”的思路,重点打造跨区域、规模化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400万农村居民和50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坚持“整体推进,成片打造,产村相融”的总体思路,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30亿元以上,打造80个农建综合示范片,总面积达100万亩。疏通田间“毛细血管”,解决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年新增有效灌面130万亩。三是加强水土治理。实施以水功能区、水库、饮用水水源区以及水利工程渠系为重点的水资源保护工程,实现清水入江河湖库。加快水保生态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2000平方公里以上。四是大力发展地电水产。加快推进农村水电增容扩容改造,完成投资9亿元。积极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力争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30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32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5元以上。四要加强防灾减灾工作。要积极推进120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完成11条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确保汛前基本完成1046座一般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4.20”芦山地震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力争年底80%的项目进入主体工程施工,年度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在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落实度汛措施,随时做好抢险救灾准备,科学高效防灾减灾,力争标准洪水内水库、水电站无一垮坝,堤防设施无一溃决,无一人因水利工程出险死亡。抓好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因地制宜地新建一批小型蓄水、引水、提水、集雨等抗旱应急工程,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确保城乡生活生产用水。五要加强水利管理改革。要进一步完善水利法治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和创新水利社会管理,全面推进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深入宣传贯彻《四川省村镇供水条例》,制定出台实施细则。争取完成《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的立法修订工作,完成《四川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实施办法》的立法工作。进一步加快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建设与运行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机制、水价形成机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探索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生态补偿制度。继续推进首批30个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工作。六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巩固活动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基层水利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指导。进一步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水利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抓好重点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等工作。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统筹抓好水利新闻宣传工作,大力推进水文化繁荣发展,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和强大精神动力。
  冷刚号召全省水利系统和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牢牢盯住工作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真抓实干,把发展目标放大一点,把发展步子加快一点,把发展的工作做实一点,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为实现“两个跨越”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胡云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传达学习到位、重点工作到位和安全稳定到位”的要求。广安市水务局、巴中市水务局、成都市水务局、遂宁市水务局、南部县水务局分别作大会交流发言。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文彪、张强言,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厅总工程师梁军,省水利厅党组成员、省防汛办主任谭小平等在家厅领导出席会议。省水利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各大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厅机关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和各市州(含扩权县)水务局长参加会议。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杨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七)
    截至13日19时,堰塞湖水位(波罗站)2916.水利厅
省防指启动III级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四川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水利厅
水利厅工作组山地露营监测水情 指导堰塞湖应急处置工作
    11月13日,水利厅总工程师梁军率队的现场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