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娄超:谈谈我认识的笛卡尔——笛卡尔《谈谈方法》读后感

04.11.2014  10:47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对笛卡尔的认识,也是从解析几何中的“笛卡尔坐标系”开始的,然后就是那一句闻名于世的语录:“我思故我在”。在这个难得休闲而又总觉短暂的暑期,我选择了笛卡尔的《谈谈方法》作经典阅读,以此来走近大师、神交先贤。

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西方近代哲学思想的创始人之一,与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并称为近代科学的伟大旗手。他成长于十六世纪末年至十七世纪中叶,在那一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已经在欧洲登上了历史舞台,但封建势力仍然占有统治地位。笛卡尔抛弃了著名公学的正规传统教育,倾心于新科学,认为宗教迷信和经院哲学对人生有百害而无一利,只有科学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

谈谈方法》全称《谈谈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门学问里寻求真理的方法》,是笛卡尔第一次发表的著作,采用通俗易懂的自传方式写成,被公认为近代哲学的宣言书。书中着重论述了他的方法论思想,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各门学问的看法;第二部分是作者所寻求的那种方法的主要规则;第三部分是他为自己设立的行为守则;第四部分是他的形而上学的基础;第五部分是他研究过的一系列物理学问题;最后一部分是他著述的理由。在此,我仅着重于前面三个部分来谈一谈我所理解的笛卡尔和他的方法。

 

良知,是人间分配得最均匀的东西”,这是全书开篇的第一句话。这里的“良知”是指分辨真假的能力,也就是作者倡导的理性,是每一个正常人与生俱来的东西。割裂下文看这一句话,普通人可能会联想到“人人生而平等”这一观念,而偏激者可能愤然反击,或认为自己就是那个遭受不公平分配的对象,又或有人觉得自己生而优越、不同凡人。然而,这都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笛卡尔认为:“单有聪明才智是不够的,主要在于正确地运用才智。杰出的人才固然能够做出最大的好事,也同样可以做出最大的坏事;行动缓慢的人只要始终循着正道前进,就可以比离开正道飞奔的人走在前面很多。”也就是说,光有理性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运用理性思考进而指导行为或实践。

由此,我联想到当代中国在选拔使用人才过程中对德与才辩证关系的看待。“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的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的范围。杰出的人才固然可贵,但必须确保他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否则难免南辕北辙。因此,在选拔使用人才工作中,必须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既要把好政治关、又要把好才能关,真正把那些品德好、同时又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人才安排在恰当的岗位上使用。

 

在第一部分中,笛卡尔还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一种学说真正可靠,像从前人们让我希望的那样”。他认为,努力求学并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越来越发现自己无知;雄辩和诗词都是才华的产物,而不是研究的成果;数学的推理确切明了,但一向只用于机械技术;哲学经过千百年来最杰出的能人钻研,却没有一点不是可疑的……。这一观点,貌似与时下社会上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的“读书无用论”如出一辙,读书贵、就业难,所学无处用、所用非所学。当然不是这样!笛卡尔的这一结论有着鲜明的目的性和明确的先决条件。他的目的,就是希望人们批判的接受知识,要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来判断。而且,还有这样的前提:“学校里教的语言文字,是通晓古书的必要条件;寓言里的机智,可以发聋振聩;史传上的丰功伟业,可以激励人心;精研史册,可以有助于英明善断;读遍好书,有如走访著书的前代高贤,同他们促膝谈心,而且是一种精湛的交谈,古人向我们谈出的只是他们最精粹的思想”。正是有着这样的基础,笛卡尔才能够开宗立派、建立自己的方法和学说。

对于上面提到的话题,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教授也给出了答案,他在《通识教育再认识》一文中讲到:“”可分为“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在很多人看来,所谓有用就是可产生功利的、现实的、物质的、实在的和直接的效用、功用或好处。由于深受经世致用思维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教育过分强调与市场接轨和需求导向,过分追求学以致用和实用理性,过分信奉使用价值而非价值本身,过度渲染只有过得“富有”才有可能“富有价值”,过分注重工具理性,严重忽视价值理性……通识教育本身不是一个实用性、专业性、职业性的教育,也不直接以职业作准备为依归。基于功利性的价值取向,通识教育似乎无用,然而,相对于“有用有所难用”的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却“无用无所不用”。落实于行动,西南交大正致力于培养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五有”交大人。

 

在《谈谈方法》的第二部分,笛卡尔提出了四条规则:1.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他当成真的接受;2.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解决;3.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4.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我个人对这四条规则的直观感受,可谓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第一条告诉我们对待问题的态度,不要盲目相信,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这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第二条和第三条是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化繁为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个击破;第四条是强调严谨,注重细节,这决定了解决问题的质量。

这四条规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无论你是学生、教师、科研工作者,还是管理人员、服务人员,都可以通过它来检验成败得失。结合我的自身工作,在重大活动和会议组织方面,同样有着切实可行的借鉴作用。首先,面对一项工作,要全面了解情况,明确工作任务,如有疑问,应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合作单位核实清楚,决不能道听途说、主观臆测;其次,要建立标准化、流程化的工作程序,不但要做好总体规划和工作分工,更要细化环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要制定好工作进度和倒计时安排表,并严格实施;最后,要特别重视工作细节和服务质量,做到“零事故、零缺陷、零瑕疵、零遗憾”,追求卓越!

 

谈谈方法》的第三部分介绍了笛卡尔的个人行为准则:1.服从法律和习俗,笃守宗教,信持中道;2.遵从或然性最大的看法,并一贯坚决地遵循;3.“永远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愿望,不求改变世间的秩序”。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些言论,笛卡尔被冠以懦弱、胆小、畏首畏尾、自相矛盾等指责。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描述道,“笛卡尔是一个懦弱胆小的人,他不希望惹麻烦”、“他一直阿谀教士,尤其奉承耶稣会员”。但是,也有更多的人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正如本书译者王太庆先生所言:“笛卡尔能够干这种事情(放弃优越生活一心追求新科学)。而且干得很利索,正说明他不但有眼光,而且很勇敢。他的言论很谨慎,这并不是怯懦,而是处在强大敌人的面前需要讲究一点策略。如果真是胆小怕事,他本来完全有条件安享荣华富贵,又何必单枪匹马地铤而走险呢?”因此,我们理应得出这样的结论:他的目的一定是想向公众宣布他的方法,但是为了不引起当时教会的镇压,他被迫采取了一些保护性措施,虽然这些保护性措施让人感到了他的一些胆小怕事,但却为新科学的发展保留了最为珍贵的火种。

时至今日,社会不断进步,已经进入到一个“人人自由而平等”的新时代,但笛卡尔的三项行为准则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首先,“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没有毫无限制的自由;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求我们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只有首先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行为规范,我们才可以健康、和谐地生活和工作。其次,只有顺应潮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选择才能够事半功倍,盲目的逆流而上只会不进则退;对于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正确的选择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方能成功到达彼岸。最后,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逆境、委屈甚至愤怒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当你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就尝试改变自己;当你改变不了结果的时候,不妨接受它,只有这样,你才会开启新的成功之门。


我想,所以我是”,让我们重归笛卡尔的这一经典语录,他用自己的行动开创了一个时代。无论是表扬、赞美,还是批评、贬低,亘古不变的是已经尘封的历史。但是,我们的明天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描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道通而术不同”,唯有坚持。从现在,出发!


作者介绍:

娄超,男,1980年生于山东日照。2004年6月毕业于西南交大国际贸易专业;2010年6月取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硕士学位。自2004年7月至今,先后在西南交大校办秘书科、九里校区管委会综管办、校办行政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