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谈习近平语言风格 纠正干部讲话陋习
学习时报刊文解析习近平讲话语言风格及八大特点
2013年12月9日《学习时报》刊发署名文秀的文章《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文章从大白话、从容淡定的肢体语言等八个方面谈了习近平总书记独特并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文章认为,这对纠正领导干部讲话中的假、空、长等不良风气,有重要意义。
中新网1月20日电 最新一期的《学习时报》刊发署名文秀的文章《纠正干部讲话“假大空长”陋习——习近平话语风格的实践意义》。文章从总结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为开端,以此来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为方向,纠正干部讲话中的“假大空长”陋习。
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既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既有独特的个性,又有普适的共性;既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可亲可近、可学可用。我们党员干部应当悉心领悟贯穿于习总书记讲话中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和风格,并把它内化于心、外见于行,转化和运用到各自的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
文章说,多讲些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话,让话语接地气、有底气。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话最有“泥土味”,是最接地气、最有底气的话。习总书记讲话最显著的特点是结合实际、切合实际、符合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始终站在中国这片沃土上,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贴心、心连心。我们的干部讲话时一定要始终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因群众而说话、为群众而说话、替群众而说话,说群众想听、爱听、乐听和中听的话,说到群众的心坎上去。
文章指出,多讲些真话、实话、心里话,让话语还原本色、回归本真。真话是最有魅力的。习总书记讲话的语言魅力就在于话里话外、字里行间很真实、真切和真诚,他或推心置腹地促膝谈心,或语重心长地谆谆教诲,道的是真情、讲的是真话,这种语言有极大的心灵冲击力、震撼力。言为心声,文以载道。这就教育我们的干部讲话时一定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违心的话,更不讲昧良心的假话、谎话、忽悠人的话。
文章指出,多讲些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让话语生动活泼、鲜活有趣。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不愿、不屑也不会讲“大白话”,觉得“大白话”太土太俗,不深刻、没水平,没有味道,“成色”“货色”不多。习总书记的讲话恰恰对什么是“大白话”、怎么讲好“大白话”作了生动的诠释,是讲好“大白话”的典范和标本,他以普通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话来阐述思想,用直白质朴的“群众语言”来解惑释疑,以“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达”来传道授业,令人耳目一新、亲切自然。
文章指出,多讲些针对问题、直面矛盾、尖锐逆耳、敢于担当的话,让话语掷地有声、铿锵有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习总书记的讲话,始终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底线思维,充满着实事求是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勇气。他经常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鞭辟入里地分析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对不良现象、不正之风说硬话、说尖锐的话,对干部身上存在的毛病和缺点说逆耳的话,让闻者足戒,“出一身汗、捏一把汗”。
多讲些有根有据、有血有肉的话,让话语“立得住、站得稳、攻不破”。什么样的讲话最有力量?一是讲出了真理,二是说得有事实依据。习总书记的讲话充满着力量,就在于讲得既是真理,又总是摆事实、举事例,有时还通过讲故事、运用大量的数据、亲身的经历来讲道理,这样的讲话不是一种灌输,而是一种浸润,它有血有肉,令人心服口服。这就告诫我们的干部要多注意去讲身边的事,讲一些自己过往的经历,善于用故事来讲述道理。
多讲些与当下话语体系对接的新话,让话语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社会节奏合拍。讲新话总是最迷人的。习总书记的讲话不断地有新话,这些新话不只是几个新名词、新概念而已,更重要的是,它站在时代前列、引领前进方向、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能够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社会节奏合拍、与人民心声吻合。这就号召我们的干部要及时“号准”当今时代脉搏,紧跟时代前进步伐,顺应时代进步潮流。
多讲些信息量大、“含金量”高的话,让话语内涵丰富、有效管用。讲话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有效管用。有效管用的讲话往往或传播知识、传递信息,或带来启迪、引发思考,或理清思路、想出办法,等等。
多讲些动之以情、示之以行的话,让话语更富人情味、更具公信力和可信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什么话最能够打动人、感染人、征服人?唯有那些饱含感情、满含着爱的话,才能软化、温暖和焐热人们的心。
文章最后说,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风格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面镜子,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实践价值,跟着习总书记学讲话,让每个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话语更加务实管用,更具魅力,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
(原标题:学习时报刊文谈习近平话语风格:纠正干部讲话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