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期权准入门槛助推市场发展
10.02.2014 16:48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顺利实现“321”目标
中国证券报:海通期货在2013年有哪些进步?对于2014年期货行业将迎来的创新,海通期货有哪些准备?
徐凌:2013年是海通期货转型发展提速的一年。我们准确把握市场脉搏、灵活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创新经营模式,促进公司规模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公司传统业务快速增长,多项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实现“321”目标,即代理成交额突破30万亿元,股指期货成交额突破20万亿元,客户权益盘中突破100亿元,日均客户权益同比增长31%,机构客户日均权益同比增长38%;创新业务稳健起步,风险管理子公司——上海海通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完成注册、开展业务,国债期货持仓领先;合规风控扎实稳健,分类监管连续三年获得A类评级;品牌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受到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获得了一系列荣誉。2013年的工作为下一步推动创新转型奠定了基础。
2014年行业将有一些重要品种推出,对于期货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优势在于熟悉金融衍生产品,熟悉期货市场的风险形成机制,有相应的处置经验和人才团队,有快捷安全的交易通道等等。为抓紧抓好新品种和新业务,我们也在做很多准备,比如从境外招聘专业人才,搭建具有针对性的业务架构,在自贸区设立营业部,下大力气引入系统并着手二次开发,紧锣密鼓开展人员培训等等。
行业发展彰显三大特征
中国证券报:您认为中国期货行业在未来5年内会发生哪些变化,特别是行业集中度方面,期货业未来并购方向及特点有哪些?
徐凌:中国期货市场正处于20年黄金时代的起步时期。今后一定是走“期货与现货、场内与场外、国内与国外”互联互通的发展模式,在“定价、风险管理、财富管理”方面发挥更强大的功能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从行业内部发展格局来看,我认为将体现出三个特征:一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二八效应”更明显,即20%的期货公司占有80%的市场份额,并从中产生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期货公司,IPO的开闸也将加速一些期货公司的上市进程。二是通道业务对期货公司的贡献越来越低,有实力的期货公司将从通道业务向“中介服务、风险管理、财富管理”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转型,通过发展创新业务、国际化业务提升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目前一些中小期货公司靠通道业务已经难以生存,只是因为期货牌照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所以处于待价而沽状态。
近日证监会主席肖钢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放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准入”,长期来讲这些期货公司的牌照价值将削弱。三是从行业并购来看,目前无特色、无规模、业务长期亏损及人才和网点匮乏的期货公司基本不成为并购对象,期货公司“强强联合”或“大鱼吃小鱼”的并购已经难以为继。但我认为,随着国内私募基金的阳光化和在金融理财、网络金融的发展与冲击下,不排除一些私募投资公司将收购期货公司。此外我比较关注的是,随着金融期货的不断推出,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是否会控股、参股期货公司,我认为这比较现实。
加快机构投资者入市
中国证券报:过去一年,中国期货市场新品种不断推出,但我们同时发现,期货市场每日沉淀资金及保证金规模并无大幅增长。请问,应该如何解决这种矛盾?
徐凌:我认为要解决这一矛盾,首先应加快机构投资者入市。国外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在90%以上,国内以股指期货为例,机构持仓占比近30%;国债期货方面,作为现货的主要持有者银行和保险机构现在还未入市。据我们了解,保险机构对于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的意愿很强。机构入市有待监管部门放开政策、大力支持。其次,可以期权和资产管理为切入点,推动期货市场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转变,这方面韩国的经验可以借鉴。股市经过持续下跌的影响,国内投资者“买者自负”的意识是比较强的,期货期权市场较之股票市场也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不存在所谓的黑幕、坐庄、操纵市场等情况,期权的风险是相对有限的,但目前金融期货市场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准入门槛比较高,我认为可以调整。
再次,建议交易所大力支持期货公司发展机构客户。期货公司目前的收入基本由手续费、利差和交易所手续费减免构成,机构客户交易较少,不怎么产生手续费,因此发展机构客户基本不产生利润,营销人员积极性不高,这在期货公司中比较普遍。交易所也做了很多工作,但如果能加大支持,情况就会更乐观。
最后,放开政策、创造条件,鼓励国内保险、基金、证券资管等理财机构配置商品期货,或开放商品指数基金,或大力发展FOF、MOM资管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把大宗商品或商品指数作为机构优化资产配置的工具,可以起到更好的对冲效果。
不过,这种矛盾也在解决过程中,比如原油期货等新品种上市后,一定会有大量产业、机构参与市场;期权和资管业务“一对多”推出后,投资者数量预计也将大幅增长。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10.02.2014 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