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调价听证会仅1名代表支持地铁2元起步

29.10.2014  10:58

  央广网北京10月29日消息 (记者马喆 纪乐乐 韦雪)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28号)下午,备受关注的北京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听证会举行,包括消费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和经营企业在内的25名听证人参与讨论。其中消费者参加人10人,全部是首次参加听证会。

  北京地铁一共两套调整方案,全部遵循价格递远递减的原则,乘坐距离越远,每公里票价越低。两套方案的起步价分别是两元和三元,起步价三元的方案加价里程更长,两种票价都不封顶。

  在昨天的听证会上,“到底涨不涨?选择哪个方案涨?”这两个问题是焦点,听证会的代表们都怎么选择?又为什么这么选择?

  3个半小时的听证会上,对于北京现行的公共交通票价,代表们的意见一致,那就是这个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同类型大城市中最低水平”的票价体系非改不可。

  听证代表:咱们7年的票价没有调整,积累了很多的矛盾和问题。现在一下解决,大家难以承受。

  听证代表:不要一憋就七年,调一次伤筋动骨,调一次价背后有大量的社会资源投入。

  实行了七年的北京公共交通低票价,究竟该怎么调整才算合理?昨天的听证会上,25名听证人代表对调价政策进行了充分讨论。方案提出人代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收费管理处处长李虹比较了两种地铁调价方案:

  李虹:两个方案相比,方案一起步价与现行票价水平相衔接,有4.35%的乘客不受调价影响;加价计费里程比较精细,但中长途乘客费用相对较高。方案二适当提高起步价格,但加价计费里程较为简单,平均票价水平相对较低,约11%的人群调价幅度低于方案一,对中长途乘客相对有利。

   无论哪种方案入选,北京地铁都将告别“2元时代”。昨天的听证会上,对于两套地铁调价方案,25名代表有24名选择了方案二。 听证会前,消费者代表段淑珍特意向310位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段淑珍:调查的结果是轨道交通有91位同意轨道交通第一方案,占总人数的30%,有215位同意第二方案,占70%。地面公共交通调查当中有71位同意地面交通的第一方案,占23%,同意第二方案的235人,占77%。综合起来,同意第二方案。主要原因是照顾面更大一些,虽然是差距不太大。

  交通领域的专家代表,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的陈艳艳也更看中第二种方案,她考虑更多的是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

  陈艳艳:轨道交通作为中长距离出行的有效工具,它的优势不在于承载短距离的出行客流,而方案二适当提高了起步价格,这对于中长距离的出行者有利。这样可以将部分短距离的出行从轨道转移到地面公交上来,减少轨道的高峰压力,并且提高公交车的载客率和运行效率。

  原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所长王晓明则认为,地铁调价的第一种方案,更具有实际意义:

  王晓明:地铁方案中我赞成方案一。从方便乘客的角度考虑,我建议维持3公里以内乘车费2元,而超过30公里的远距出行从交通意义上讲是不够合理的,未来也会有新的运输方式。

  根据北京市发改委提交的方案,调价之后,北京市公交的起步价也都将分别上调到1元和2元,平均上涨1.01元或0.77元。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收费管理处处长李虹强调,北京地铁、公交无论哪种调价方案,在本次调整之后,乘客支出的负担依旧低于2007年票价改革前的水平:

  李虹:调价后,票价覆盖成本的50%左右,公共财政仍需承担50%左右的补贴和投入,乘客平均每人每公里价格(平均运价率)不高于国内同类城市价格水平,月平均支出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不高于2007年票价改革前水平。

  在本次的调价方案中,北京市发改委特意提出,今后每五年左右根据公共交通定期成本监审数据、公共交通发展情况、社会可承受能力等因素,对公共交通价格及调价公示进行评估和调整。北京市人大代表郭继孚认为,动态价格调整机制势在必行,但怎样坚持还需要精细讨论:

  郭继孚:综合调整五年我仍然认为太长,合理的票价负担应该是以大多数人去承担为原则。少数的群体应该进行定向的补贴,对于我们的低收入群体,包括老人票,我们可以定向补贴,所以整体上来讲,我们 不能够一次做完了就不动了,一定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听证会后,相关部门将全面整理会上代表们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价格调整政策,具体的调整政策将在上报北京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原标题:北京地铁调价听证会仅1名代表支持地铁2元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