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官员详解官场对领导称谓讲究:叫大不叫小

21.05.2014  11:18

本月14日,广东省纪委的一则“关于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的通知,引起广泛关注。在这则通知中,广东省纪委提出:部分党员干部把同事、同志间的称呼庸俗化,称领导为“老板”“老大”、称下属为“哥们”“兄弟”等等,破坏党内民主,损害公仆形象。

领导干部禁称“老板”、“老大”,广东并不是先行者。早在2003年,上海、甘肃等地也曾下发类似“禁令”。但“老板”、“老大”等称谓仍流行于官场。

下级为何习惯称上级“老板”“老大”?“同志”称谓的淡出,透视出哪些官场变化?

同志”称谓渐去渐远

如今‘同志’称谓多出现在领导干部的任免交接大会、领导干部的任免通知中

曾在机关工作过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表示,回顾中共党史,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标准、正确的政治称呼就是“同志”。毛泽东早在1959年就要求互称同志。1965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要求“今后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

据其回忆,文革时期,称“同志”是民间最保险的做法。文革结束后,党中央明确要求互称“同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就提出“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

2011年武汉市收藏品市场曾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收藏特展”,展出了武汉冶金设备制造厂职工于1984年4月写给邓小平的信件。在信中,这名职工称呼邓小平为“小平同志”,“小平同志:我这样的称呼,若有不妥之处,请给予责备。”邓小平在这一称谓上画了个圈,批示“头一次看到这样的称呼,我很喜欢,酌重处理!

互称‘同志’、不叫官衔,是一种党内关系对等性的体现,所以文革结束后党中央立即规范领导干部称谓”,许耀桐说,但这一轮清风并未持续多久。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沿海地区开始称呼领导干部“老板”、“老大”等称呼,并蔓延全国。

北京市一机关单位工作的处级干部张伟(化名)说,他于1994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同志”称谓已经淡出官场,“同事之间没人这么叫。更没人会叫上级‘同志’。

张伟说,如今“同志”称谓多出现在正式的官方会议、官方文件中,例如领导干部的任免交接大会、领导干部的任免通知。

广州日报2007年11月29日曾发表《称呼的学问》一文也称,“在我们单位往往在很特殊的情况下才称某某为同志。比如,在处分人的时候要称同志”。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某位领导干部被调查,那么在相关正式的官方会议、官方文件中,就不再称为“同志”。如2012年3月15日,薄熙来被免去重庆市委书记职务,这时,薄熙来还被称为“同志”。4月,薄熙来被调查后,也不再称其“同志”。

姓名职务称呼最标准

应称副职为正职,特殊姓氏称呼要避免歧义,还要区分领导职务和行政级别

不叫“同志”,那么如今如何称呼领导干部?多名基层干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领导称谓是门“学问”,已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

张伟说,在北京称呼上级“老板”、“老大”的并不多,“一般下级叫上级都是姓职务简称,比如厅长、局长,一般叫×厅、×局;院长、检察长,一般叫×院、×检”。

政府部门的领导班子都是“一正几副”,张伟说,正式会议上会明确界定正副职,“比如刚才某某副局长的讲话,如何如何,最后请某某局长总结等等”。但下级对上级,不会界定正副职,“没有人会叫x副局长,副职领导大多也是姓职务简称。如果领导能接受,也有叫姓 副的,比如李副、张副。如果副局长和局长一个姓,副局长就叫“名字职务”。如都姓李,副局长名字叫晓明,即称呼李晓明为晓明局长,而不叫李局长。

张伟说,正式会议也经常采用名字职务的称谓,“这种名字 职务的叫法更亲切”。

如果领导是特殊姓氏,如傅、付、符或戴、贾,则也多采用名字职务的做法,“不论正副职,都不可直接叫傅局。这样叫正职领导,降低了正职领导级别;叫副职领导,显得别有用心。至于姓贾,更不可能叫姓职务,要么直接叫职务,要么就叫名字 职务。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曾发文总结官场中的姓氏谐音难题:“‘范局’、‘史科’,最好不要简称,改用全称”;对于姓席、辜、祖、舒、岳的副职领导,最好不简称,否则就会导致“祖副”(祖父)、“岳副”(岳父)等。

东北一地级市的副处级干部王涛也表示,“名字 职务”或“姓名 职务”的叫法,最普遍也最标准,“肯定不会出错,更不会让领导反感。

而巡视员、调研员、主任科员等非领导职务,则称呼其对应的行政级别,“巡视员对应的级别是厅局级,调研员对应的级别是处级,所以要叫×局、×处,如果直接叫巡视员、调研员,有的领导特别是从领导职务转为非领导职务的,就会不高兴。当然也有人不在乎,我们单位的几个调研员,我们就叫王调、张调”。

他说,官场称谓另一“注意事项”就是“叫大不叫小”,“县市的委办局,虽然行政级别只是科级,最好叫局长”。

张伟说,一些政府部门的称呼和行政级别容易导致“误读”,这时对领导干部的称呼更应注意,“比如正部级单位,除了某某部部长,还有某某办主任、某某委主任、某某局局长。这些单位的主任、局长都是部级领导,如果叫主任、局长,就把领导叫低了,所以也叫部长”。

官员称谓规范争论持久

有人认为称呼职务是明确领导权责;有人认为称呼“同志”有利于党内民主化

在本月广东发布的官场称谓禁令之前,规范官场称谓的争论早在2003年就已经开始。

2003年全国两会上,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称领导干部为“老板”的现象在一些党政机关已司空见惯。随后,甘肃、上海等地都曾下发通知,要求“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称同志,不称职务”。

但称呼领导干部“老板”、“老大”的风气并非就此刹车。去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不知从何时起,裹挟着浓厚封建陋习的‘老板’、‘总管’、‘大哥’等庸俗化的称呼,在某些部门或单位已渗透到党内。

张伟和王涛都认为,称呼领导干部“老板”、“老大”固然不合适,但也没必要强行要求互称“同志”。

王涛认为,称呼职务并不代表着要突出领导的特殊身份,而是明确领导的权责。比如第一次到某个单位办事,听到谁叫局长、处长,就知道该找谁。反之,一律称“同志”,有点混乱。

但许耀桐认为,为了避免助长“官本位”,特别是当前整治“四风”的大背景下,仍有必要要求领导干部互称“同志”。

许耀桐说,之所以历经多年,“老板”、“老大”、“兄弟”等“江湖称谓”屡禁不止,就源于个别领导干部觉得这样的称呼满足了其对财富、权力的心理需求。“强调互称‘同志’,有利于党内生活的民主化”。(新京报记者 王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