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让当代“苦行僧”成为时代“代言人”
70平米的家,从厨房走到客厅是三步,从客厅走到卧室也是三步。客厅里的吊灯八个灯泡只剩下一个亮着,地板的瓷砖裂开了缝。衣柜的木门已经关不上。这个电脑桌的拥有者,正是我国屈指可数的火箭数据处理大师。沙发是1994年买的,那时儿子刚出生,这里拍下了他们的第一张全家福。老冰箱上还摆着另外一张全家福,是最近一次全家旅游时拍摄的,而那,也是十年前的事了。
若以这样的文字来描述一位下岗工人的起居,大概就再正常不过了,但若把主角换成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著名数据处理专家,掌控火箭发射数据分析处置生杀大权的车著明而言,这样的生活不免显得“寒酸”。这样的违和感来自于他所作出的贡献与享受的物质回报之间的乖离,毕竟以他的知识技能以及人脉影响,可以很容易地兑换成为经济回报,呼风唤雨不说,锦衣玉食是不在话下的。
但是车著明没有选择“兑现”,而是继续其已经苦守二十一年的生存发展之路,仅以物质回报而言,他的所得就如同他二十年如一日的晨跑一样,算得是新时期的“苦行僧”了。
人们感佩于车著明的坚守与忠诚,对国家的奉献与热爱,舍小家为大家的坦荡赤诚。但若把同样的寄语执著自身,又有多少人能够如车著明这样安贫乐道,甘于寂寞呢?窃以为能够干脆利落给出肯定答案的人不会太多。
时代在发展,人们对于奉献、忠诚、坚守的观感都在变化,当新闻宣传典型越来越不被公众认可的时候,我们重新认识和学习“苦行僧”就显得更有意义。
成功和幸福的标准,无疑都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考量,不得不承认,如今世俗的标准里,已经把成功和幸福标准的天平无限地向物质倾斜,而极端忽略精神的满足,所以如果不深究车著明所从事事业的成功和他自己内心的实现感,但从70平米的家和被冷落的父母妻儿而言,他算不上这个时代的成功者和幸福者,换言之,他无法成为公众认同的时代“代言人”。
人们见惯了当今社会权势之人长舒广袖,习惯了有识之士光鲜亮丽,更因着身边的物质财富的高速积累和贫富差距的拉大,使得社会风气不断物质市侩,对于精神的满足、追求的执着、奉献的概念,都被视为不适时宜者或者是“清教徒、道夫子”,流俗之下,也使得许多本有志于此者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至。
因此审视车著明这样的“苦行僧”,除了要弘扬和学习他默默无闻地奉献,持之以恒地忠诚外,更要学习他如何在物质诱惑前能够固守内心的方向,国家的发展、事业的成功、人类的进步如何成为他坚定的目标,还有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相信那些每天与数以亿计的数据打交道并不比名人讲话、富人论坛更有趣味,但车著明的执着专一让它们有了不一样的精彩。
是不是奉献就一定等于清贫呢?余倒以为并不如此。如今是市场经济时代,精神和知识自不可计价,但以体面的待遇以保障一个爱国爱家爱民族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却是时代应有之义。给予知识和美德以相应的市场价值,不但无损于他们的形象,更是让知识和美德回归本来该有的全民认可的位置。我们真正要学的是他们敢于清贫、不舍奉献的精神,是他们不计较个人私利而追求国家社会大利的胸襟。
是以,审视当代的“苦行僧”车著明,我们不仅要学习他本身的闪光点,也要看到个人与时代的融合和乖离问题,进一步让他们的闪光点高亮,进一步审视我们对于时代英雄和代表的标准和要求,进而为培养和扶持更多这样的“苦行僧”成为时代“代言人”,可能是新时期学习车著明同志的应有之义。
文/章琼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