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试验田里结出的就应该是创新转型之果

20.09.2014  21:27

        中新四川网9月20日电 题:“国家试验田里结出的就应该是创新转型之果

        记者杨超

        秋高气爽,被誉为“西部硅谷”的四川绵阳却持续“高温”不退。

        进入9月,从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第三届全球旅游网络营运商合作交流会,到19日开幕的2014四川电子商务博览会,加之随后将举办的第二届绵阳科博会接踵而至,中国科技城好戏连台。

        在四川电子商务博览会工业品展销区无人飞机展台前,刘刚强的手机响个不停。“去年绵阳科博会上7000万元的订单还没做完呢。”他耸耸肩笑着说,谁也不会想到两年前自己只是回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

        “别人是孔雀东南飞,我却往回飞。确切的说,是被家乡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吸’回来的。”2012年初,一次偶然机会,任深圳某公司电子软件设计技术骨干的刘刚强被绵阳政府网站上公布的《科技城“千英百团”聚才计划》吸引。细览一系列政策措施后,他心动了。

        经过多方打听证实,刘刚强毅然决定离开打拼十年的特区前沿,回家乡创业。

        “已过而立之年做出这个决定虽然有纠结,但不盲目。”刘刚强说,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与两个合伙人的志同道合,将创业项目锁定在无人飞行器的研发生产上,其市场空间自己很有把握。“况且中国科技城金字招牌下,扶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想必也不会是空头支票。

        于是,2012年3月,一家注册资金200万元的豪斯特电子技术公司在绵阳市涪城区悄然成立。“当时,我们租了50平方的办公室,三个人既是老板,也是员工,开始打拼。”刘刚强告诉中新网记者,公司的前期规划是用3年左右的时间专注研发,然后再实施生产。结果时间比预期大大提前。

        当时,让刘刚强意料不到的是,这样一个并不起眼的小企业,被录入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随后,当地科技局和涪城区相关部门登门拜访,现场了解企业需求,帮助协调解决技术对接及融资等问题,并先后获得35万元的创新引导补助资金。“这笔钱,让人感觉心里暖和。

        “其实,绵阳雄厚的科技研发能力是自己当时选择回乡创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刘刚强坦言,返回家乡后才发现,2个国家级开发区、24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加上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孵化器、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和科技中介服务等创新平台托举起了中国科技城的厚重底蕴。“说不定在街上就能碰到一位两院院士,你说是不是很牛的一件事。

        由于符合绵阳市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规划,豪斯特电子技术公司在多方的帮助协调下,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和西南科技大学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技术联系,并按照专家提出做细分市场的建议,将研发重心放在警用无人机的空白点上,同时开发智能移动警务终端。在去年举办的绵阳科博会上,企业一炮而红,一举拿下7000万元的全国订单。

        “现在,公司已拥有外观专利、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近20项自主知识产权。”刘刚强介绍说,企业团队目前已扩大到20余人,搬进了创业服务中心免费提供的办公区,享受到两免一减半和融资优惠政策。“技术团队成熟起来,底气也足了。月底会洽谈一笔8000万元的国际订单呢!

        刘刚强说,现在创业服务中心和企业孵化器里陌生的创业者面孔越来越多。大家不仅带着创业的理想和激情,也带来了更多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成果。“这里正孕育着一大片企业森林。

        中共绵阳市委书记罗强告诉记者,培育“绵阳造”的企业和产品,不仅仅是“绵阳制造”,还需更多的“绵阳创造”。“在绵阳这片国家试验田里,结出的就应该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