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言将统筹城乡试验区范围扩至整个成都经济区

03.03.2014  10:13

本报制图/卢浩

原标题:将试验区范围扩至整个成都经济区

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有7年,政协委员建言——

两会视线

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今,试验区建设进入第七个年头,如何避免“七年之痒”?深化改革,在四川如何推进?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李铀提出提案:把成都经济区全域纳入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现纵横两个维度的扩展。

全国人大代表、省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唐利民认为,四川必须继续发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一些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川报集团特派记者梁现瑞

横向拓展

将试验区放大至整个成都经济区

拥有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块金字招牌,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李铀自问自答,“不是资金,不是优惠政策,而是先行先试的权利。

对此提案,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德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其德认为,早该这样了。成都市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很多做法让巴中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很难学。如果将试验区扩展到整个成都经济区,来自成都市以外的改革经验就有可能推广到全省。

李铀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重庆市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均是以大城市为中心,周边中小城市群为补充的“全域”概念。我省正在构建以成都为核心、8市一体发展的成都经济区,如果各地改革政策不一致,将会割裂成都经济区内的经济联系和要素配置,形成新的发展壁垒。因此有必要将试验区范围进一步拓展。“范围还可以更大啊。”全国人大代表、宜宾市珙县王家镇和平村委会主任王明容希望,试验区的范围可以扩大到宜宾,这样,当地“沉睡”的农村资产可以早一天醒来,乡亲们可以早一天致富。

纵向扩展

多个层面有继续深化的空间

离得开、流得动、住得下。”李铀将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内容归结为三大方面,分别是农村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这三方面,都还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比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虽然成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同地不同权的现象依然存在。下一步,在农村宅基地抵押、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再比如,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虽然成都在社保、医保、教育等城乡一体化方面全国领先,但城乡鸿沟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填平”。

全国人大代表、省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唐利民认为,我省在统筹城乡改革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和兄弟省份相比,我们的起跑要领先一些。但是,天津、重庆等省市进展也很快,在一些领域甚至超过了我们,如果我们不奋起直追,就会很容易被反超。因此,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要继续发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勇气,在一些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前不久刚刚颁布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对统筹城乡等领域进行了重点安排,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明确提出要推进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设,建立县(市、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流转平台,发展农村产权评估、抵押担保等中介服务,通过这些具体的改革举措,将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城乡统筹改革的内涵。

打造“国字号”试验区的“升级版”,成都已经在行动。

在金堂县竹篙镇,红观音村和老虎寨村先由村民自主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指标覆盖的农用地,均以一定价格折资入股,引进社会资金共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搭建了“产权入股,民主管理,公司运作,按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悄然前行。(本报北京3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