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试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 打破公章“围城”

28.07.2016  12:36
  轰鸣的机器,忙碌的工人,亿邦国际五金机电城项目现场热火朝天。7月27日,看着拔地而起的大楼,四川巨鑫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潘贵敏感慨万千,“可以说,一个印章改变了项目的命运。

  潘贵敏所说的印章是新津县行政审批局启用的“行政审批专用章”——它集中了全县23个部门的173项行政审批职能,头天递交备案、次日领取通知。并联审批之下,潘贵敏的项目如期开工。

  这枚小小的印章只是缩影。

  去年,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启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并在全国确定8个省(市)进行试点,我省成都市武侯区、新津县、绵阳江油市和巴中市成为试点地区。从机制体制到权责关系,从流程规范到监督考核,四地都在积极探索。

  试点带来了什么变化?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一章管审批

  告别审批“长途旅行

  7月27日一大早,走进新津县行政审批局大厅,记者便看到商事登记、社会事业、城管交通、投资立项、涉农事项、社会事务6大服务区,群众根据自身办理的事项到不同窗口排队办理业务,井然有序。“过去注册一个新公司要跑多个部门,到处交材料、盖章、等批复,一般一两个月能办下来算快的。”前来办理招投标备案的四川能投晨龙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杜鹏回忆。

  公章四面“围城”,审批长途旅行,该如何破局?新津把试点的触角放到设立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专用章”由此诞生。

  同样感受到改革变化的还有江油市市民刘汉兵。“早些年开餐饮店时,办证常常跑多个部门。政务服务中心成立后,虽可集中咨询,但一些事项仍然需前往相关部门办理。如今有了审批局,办事一个章就解决。

  可以说,刘汉兵的经历折射出江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一门制”到“一窗制”再到“一章制”的三个阶段。今年4月,江油市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成立,24个部门承担的245项行政审批事项因此集中。

  一网运行

  打造“不关门”的审批机构

  去年5月,就在巴中市申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的同时,一个由市政管办、监察局组成的工作组进驻政务服务大厅,深度调查后的结果不容乐观:一些审批要件资料和前置许可要求无法定依据,中间环节和过程过多;行政许可审查审核标准不细、岗位责任不清,导致审批部门(窗口)“任性用权”;各类行政权力在部门专网、行政审批通用软件和行权平台同时运行……

  问题倒逼改革。

  多方调研论证后,巴中确立改革的思路和方向:不改变审批主体,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建设智慧政务平台,打造“网上行政审批局”。

  平台的建立为试点提供了新样本。所有事项全部网上预审,18个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上办理,71个事项实现网上受理,133个事项实现网上预审,10类权力“一网运行”……窗口审批人员少了,审批速度却高了。今年上半年,市本级办理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150335件,办理提速91.86%。

  把互联网思维深植试点,已成共识。新津打造了“一网两中心一键通”,江油实施“智慧政务”;成都市武侯区构建“互联网+武侯服务”B2G(政企)、R2G(政民)互联互通综合信息平台,推行OTO线上线下全程帮办,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

  “审管”分离

  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审管”分离是此次改革试点的重要思路。“这种分离,变行政许可事项由多部门间外部循环为行政审批局内部循环,极大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试点地区一般许可事项现场办结率达85%以上,项目和投资审批时间压缩50%以上。”省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说。

  要做好分离、转变职能,首先就得明确责任。

  按照设计,行政审批局统一行使行政审批职能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本行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有关政策等的制定实施,这意味着,“审管”分离后,职能部门有很重要的监管责任。

  随着审批权的整合和集中,如何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规范化、标准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成都市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局长谢存亮一语中的。建立权责清单,出台相关意见,该局把监管主体、监管事项和监管责任再度细化明确,事前介入、事中掌控、事后跟踪。

  强化内外监督、筑牢防火墙。新津将从事审批工作的业务科室列为廉政风险防控第一责任岗,联合督查组每月抽查季度督查;江油制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责任追究制度,在行政审批局设立督查股,对具体审批行为进行内部管控、跟踪、问责;巴中对事项录入办结的“两端管控”为各环节“全程监控、全程留痕”,有效预防腐败发生。(记者 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