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家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挂牌成立 合署办公反通讯网络诈骗

09.01.2016  10:00
  1月8日,全省首家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四川省、成都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在成都市公安局挂牌成立。今后,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后,通过公安、银行、通讯运营商合署办公,警方可及时协调银行、通讯商冻结诈骗账户、关停诈骗号码,有效打击通讯诈骗犯罪。“通讯诈骗的特点是快,反制它的秘诀就是‘以快制快’。”省公安厅刑侦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成立的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将依托成都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同时协调银行、通讯商合署办公。中心运行初期,将下设指挥研判组、接警处置组、通讯防控组、金融防控组等工作小组。目前,省公安厅、省通信管理局、“工农中建邮”五大银行、三大通讯运营商以及成都市公安局已组织人员入驻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共同开展工作。

  中心将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依托110接警平台,对转入的通讯网络诈骗警情开展接警处置,对警情进行甄别,分类处置;一旦立案,银行将快速查询涉案资金流向,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并将涉案银行账号和嫌疑账户纳入“黑名单”;通讯运营商将快速查询涉案电话号码,对异常呼入或呼出电话、网络改号电话等采取拦截、关停、屏蔽等反制措施,将涉案电话号码和嫌疑电话纳入“黑名单”。

  警方同时提醒,群众遇到通讯诈骗要及时报案。“报案后,警方一旦核实,我们会把号码统一报送公安部。此外,我们每周、每月都要对通讯诈骗案件进行大数据分析,预测通讯诈骗案件新动态,最大限度减少通讯诈骗案件发案。

  新闻背景

  通讯诈骗案增长快

  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案件高发,我省通讯诈骗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据公安部统计数据,仅2014年全国通讯诈骗案发案40多万起,群众损失达107亿元。与此同时,公安机关对此类案件的打击收效甚微。“通讯诈骗作为一种远程非接触性犯罪,已经颠覆了传统犯罪的概念,打破了犯罪的时空界限,传统打击手段效果并不理想。”省公安厅刑侦局一位民警介绍,借助现代通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科技手段,犯罪分子可实现跨地区、跨国跨境犯罪。

  这位民警介绍,自己遇到的案子,涉及的银行卡动辄上百张,而且都在不同的省、市,根据规定,要冻结这些资金,民警必须持法律文书到该账户的开户网点申请办理,“光是查清这些卡,就要几个月,这期间资金早已转了几次手,甚至直接出境了”。

  源头预防效果如何?“仍然不尽如人意。”据介绍,犯罪分子从最初的打电话、发短信,发展到网络改号、盗取QQ号、微信号作案,甚至网上转账、跨境消费、境外提现。在作案手法上,犯罪分子也紧跟社会热点,精心设计骗术,有的假冒亲戚、朋友,谎称“出车祸”“被绑架”等骗钱;有的假冒企业单位,谎称“中奖”“欠费”“邮寄包裹”等骗钱;有的冒充执法机关,谎称“涉嫌洗钱”“银行卡透支”,往往让人防不胜防。

  “遏制通讯诈骗,必须联合公安、银行、通讯运营商等多方力量。”这位民警说。(记者 刘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