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长远的抗震还得靠脱贫

07.08.2014  17:40

据媒体报道,专家分析,震源较浅、震级较大是此次鲁甸地震的重要原因。但就在一片废墟旁,6栋采用了抗震设计的小楼却屹立不倒。当地乡镇干部一直在推广抗震房,但对于鲁甸农民而言,十几、二十万元的造价几乎是天文数字。大多数农民还是只盖没有抗震设计的土坯房。

据央视“新闻1+1”报道,与6栋有抗震设计的小楼屹立不倒相对照,地震中一幢独立两层土砖房中,近40名外来务工人员无一生还。毋庸讳言,这场地震,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国人的顽强,也看到了灾区民众贫困状态。

报道显示,鲁甸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4300元,而2013年我国的城镇人均年收入约2.7万元,中国农村人均年收入约8900元。也就是说,鲁甸农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我国农民平均年收入的一半。鲁甸是孤例吗?两年多前,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国家级贫困县名单显示,全国共有592个贫困县,其中贫困县最多的省份是云南,有73个。巧合的是,这次地震共殃及4个地方,分别是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和曲靖市会泽县,全是国家级贫困县。

犹记得2012年9月7日,同属于云南省昭通市的国家级贫困县彝良县发生地震。记者调查发现的一个细节是,彝良县洛泽河镇虎邱村的孩子甚至没有吃过盒装方便面,当地贫困震惊了人们。对这样的地方,我们没有资格忘记,而应该行动起来。

彝良地震发生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云南指导抗震救灾时,曾指出当地“条件十分恶劣”的现状,表示救灾工作和灾后重建“难度不可低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地震救援仍在争分夺秒地进行,从救援到安置,再到灾后重建,灾区民众需要一系列制度安排。很显然,改变他们的落后面貌,需要有更大的力度。

扶贫是衡量社会公平、民生福祉的“温度计”,让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他们才能过上好日子;提高经济水平,也才有钱建抗震房。我们应从灾难中看到长远的抗震途径所在,通过多方筹资兴建更多抗震房,避免悲剧重演。(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