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转型发展拒绝“有后遗症的速度”

26.12.2013  16:27

岁末年初,不断看到各地召开经济工作会议、谋划明年经济工作的报道。令人欣喜的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务实之风吹进了经济领域,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已经成为明年和今后各地寻求换挡、转型发展的导向。

然而,也有少数地方对经济发展转入换挡、转型期认识不足,仍以当地情况特殊、需要加快发展为借口,安排过高的投入和增长目标。这说明,前些年追求高增长的思维和行动惯性很难在短时间内戛然而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早有预见,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合理增长”、“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这样的措辞,在中央的会议上尚属首次出现,可以说是提出了一个“科学的速度观”,通俗易懂,含义深刻、针对性强,为明年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定下了正确的基调,提供了科学的标尺。

要衡量一个地方的经济是否属于“合理增长”、是否属于“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当然要看深化改革的力度、科技创新的含量、强化管理的程度,除此之外,当前还有三个可衡量的尺度。“防控债务风险”。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4年经济工作的6项任务之一。要想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实现“不会带来后遗症”的“合理增长”速度,必须启动地方债务考核这根指挥棒,促使各地对债务进行严肃认真的稽查和清理,采取得力措施进行债务重组,把地方债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化解产能过剩”。这也是保持“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的应有之义。前些年,由于不少地方盲目地以扩大投资为动力求增长,加上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许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其中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尤为严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第二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这就警示各地,要想保持“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不可再靠行政手段向产能过剩的行业投资上项目。“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提出的又一项要求。过去,有些地方过分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忽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资源无度开发,环境严重污染,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是否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带血的GDP和带来后遗症的速度彻底一刀两断,是衡量明年经济工作是否坚持以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又一标尺。在这方面,曾享有“世界工厂”美誉的我国南方某地级市,由于没有及时经济转型而由高速发展跌入严重衰退,出现了二、三产业人去楼空的窘境,当是对有“后遗症的速度”的鲜活注脚。(朱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