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规则失范让问题明胶杜而不绝

18.03.2014  13:02

今天你吃皮鞋了吗?”这是现在网上的流行语。食用明胶来自生产皮鞋的下脚料,仿普洱茶用鞋油上色,难怪网友这样嘲讽。貌似戏谑,实则无奈。但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不是第一次,早在2012年,央视曝光了河北一些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工业明胶,最终制成药用胶囊的事件。事件曝光后,全国上下彻查“毒胶囊”。而两年后的今天,“毒胶囊”的阴影并未远去,这种制鞋用的有毒垃圾皮料还被广泛制作成药用胶囊。

声势浩大的全国彻查才过了短短两年,垃圾皮料明胶就卷土重来,让我们不禁担心:还要第N次吃皮鞋吗?

首先,规则的失范开启了垃圾皮料“合法伤害”的大门。《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就明确规定,生产食用明胶可以使用制革鞣制工艺前,剪切下的带毛边皮或剖下的内层皮,俗称为毛边皮、二层皮、三清皮等生皮。于是,在此规则下,中国明胶协会秘书长姚龙坤给出的行业判断尽管让人失望却又如此令人“理解”:现在全国3万多吨明胶都是这种原料。目前全国有几十家明胶厂,大多数明胶厂都在使用这种制革厂的工业垃圾皮作为食用明胶的生产原料。规范自然而然为遭受多种有毒有害工业原料污染的垃圾皮料成功“洗白”。

其次,还是利益驱动。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明胶价格以1万粒为计价单位,优等明胶价格150元上下,平均1分多一粒;而工业明胶仅60元上下,平均1粒仅为两三厘钱。

再次,在围绕工业明胶的产业链上,无论是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存在的共同问题是监管缺失。目前,明胶有食用添加剂明胶标准、食用明胶标准、药用明胶标准和胶囊用明胶标准等,但工业明胶显然还处在“无监管状态”。

是时候对安全漏洞百出的明胶行业来一场彻底的行业性起底了。不仅仅是彻查、下架、公布批次数量,还应该深刻反省,查找源头,真正拿出追根究底的行动。(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