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管好权力“隐形礼品”无处容身
杜绝花样百出的“隐形礼品”,不光要加强对公款使用的监督,更要从权力的运行机制入手。把用权的漏洞堵住了,费钱费神的“隐形送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近来,中央纪委屡次发文,严禁节日期间公款送礼、吃喝等。然而,有的单位和个人“暗度陈仓”,运用网络交易逃避监督,送礼者与收礼者互不见面。一些电商也看准“商机”,推出各种名头的礼品册、礼品卡,网友甚至称这种“隐形礼品”是”给领导送礼的神器”。
一边是中央三令五申,一边是收受礼品者变着法地躲避监督,连网络交易和现代物流都派上了用场。之所以如此费尽心机,还是为了促成权钱交易。要想杜绝花样百出的“隐形礼品”,不光要加强对公款使用的监督,更要从权力的运行机制入手。把用权的漏洞堵住了,费钱费神的“隐形送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网络交易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样的公款送礼只是变换了支付和交易的形式,值得追问的是,购买礼品册、礼品卡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既然是公款送礼,自然要由财政支出买单,“隐形礼品”大行其道,与财务预算制度中的漏洞存在紧密关系。虽然各级各部门的三公经费公开都在积极开展,但数据笼统、缺乏明细的老问题一直存在,尤其在一些基层政府部门,不少支出还是“糊涂账”。再加上商家虚开发票的行为十分猖獗,更给违规公款送礼提供了空间。看来,还得从财政监管入手,管住了公务部门的钱袋子,支付手段再隐蔽也都无济于事。
当然,不光要管住公款送礼,企业和个人给公权力部门送礼的情况,同样值得重视。网上热销的礼品册,就有很大比例是企业买来送给机关单位的。事实上,无论公款私款,舍得花钱送礼,图的就是更大的回报,正是权力运行中的漏洞,给了收受礼品者“两厢情愿”的“交易”空间。要想遏制“隐身变形”的违规送礼,关键要管住权力。一方面,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挤压寻租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大监督力度,让越雷池者付出沉重的代价。当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送再贵重的礼也换不来权力的“特殊”回报时,与腐败挂钩的礼品也就不会有市场了。
如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日程过半,第二批活动单位为省以下各级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和基层组织。对于违规收受礼品的监督查处,这一范围理应成为新的“主战场”。要知道,越是基层组织,与群众的距离也就越近,违规收受礼品背后的权力滥用,对老百姓利益的伤害也就越直接。在春节来临之际,“隐形礼品”正蠢蠢欲动,地方各级各部门应积极重视来自群众的每一次监督举报,让每一个对“隐形礼品”伸手的公务人员,都受到严肃惩处。(评论员 娄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