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监管虚设比缺失更让人绝望

04.08.2014  15:57

“重特大事故的“必然出现”,让一切设施的所谓“完备”都陷入了尴尬境地。无数次血的教训证明,只要安检“走形式”,事故就敢“玩真的”;只要安全保障是“伪装”的,这样的企业和地方就是伪善的。

2日上午,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爆炸,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71人遇难,近200人受伤。有关部门初步判明系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疑因粉尘爆炸引发。

灾难发生前,有两件先兆性事情值得深思,一个是“示火警”,一个是“报平安”——

前者,该企业两个月前曾发生“除尘设备发动机过热,出现明火,粉尘被燃”事故;后者,江苏省安监局局长7月15日曾骄傲宣称,全省已连续12年无特别重大事故。

8月2日的惨痛事故,无异于晴空霹雳,它一方面印证了企业曾有过排除隐患良机,失之可惜;另一方面上级领导被结结实实打了脸,无地自容!

事故发生后的昆山,是媒体叙述里的惯常景象:成立应急小组、调集专家、积极救治、善后安抚、停业整顿、总结教训……“善后工作有序进行”这个高频词组再次例行出现。似乎,这才是一级政府最擅长的工作。纳闷的是,既然可以总是把善后工作做得如此天衣无缝,为什么就不能把这道“完美工序”前置哪怕一步呢?

安全生产重于天”,对于任何一家生产企业,这绝不是什么飘渺的经营理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命线,所谓人命关天。但是,你且看看,这家企业是怎么对待“人命”的——

首先,员工的无知令人震惊。公司职员上工之前没人接受过安全知识培训,甚至连粉尘会引发爆炸都一无所知;

其次,污染问题一度被放任。此前有职工举报过企业的污染问题,不过“没听说企业被整顿,一直都在生产”;

再次,资产安全与人身安全本末倒置。有保险公司确认承保了该公司的房屋,但涉事企业未针对员工人身安全投保。

企业生产风险管控,看似制度设计,实质却是人的关怀。如果在企业和政府的眼里,人只是一个生产要素,只是成本的一部分,那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就无异于“放空炮”。一个管理行为很少指向劳动者保护的企业,怎么好意思自称“现代化企业”?一个安全检查“只是走走过场”的地方怎么好意思跻身“先进地区”?

本报记者现场采访得知,死伤者多为30岁左右的青壮年,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他们个人的“惨痛意外”同时意味着各自家庭的坍塌。事故发生后,当地民众点蜡祈福,踊跃献血,爱心爆满。无法回避的是,横亘在“昆山之殇”和“人性之美”之间的那个伪装的制度完备——

表面上看来,国家安全制度是有的,行业规范条例是有的,企业操作规章是有的,甚至一波一波的检查也从不缺席,但“不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一时之间,重特大事故的“必然出现”,让一切设施的所谓“完备”都陷入了尴尬境地。无数次血的教训证明,只要安检“走形式”,事故就敢“玩真的”;只要管理方对人身权利心不在焉,这样的安全制度就是伪装的。

目前,涉事企业相关负责人已被控制,相信分管领导被问责也是早晚的事。有必要一问:为什么丢官受处分,总发生在事故之后?这对庸懒散的“太平官”们撞大运的想法是否是一种纵容?有鉴于此,监管思路有必要调整一下:由“事故责任”逆推为“隐患责任”。意即,如果存在隐患,同样会丢官弃职,这样,或许可以迫使相关人等把身家性命的“”压在零隐患上,而不是零事故上。(本报评论员肖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