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有病要就医 何苦问“度娘”

07.07.2014  10:22
   有病要就医 何苦问“度娘

  邓非


  不久前,作家六六在博客上描述说,她由于身体不适从香港回上海就诊。验尿结果显示,红细胞增多,医生建议再做彩超排查。回家以后,她开始上百度问医。百度说,血尿有可能是膀胱癌,症状表现在耻骨疼。次日再查,她要求医生做膀胱镜检查。医生表示膀胱镜是创伤性检查,会加重伤口,不到万不得已不建议做。随后,她又提出可否查血,因为百度上说尿血有可能是免疫系统疾病,但被医生拒绝了。最后,经过增强CT检查,确诊是肾结石,“一颗忐忑多日的心终于落地。自此,耻骨也不疼了,身上的红点也不是出血点而是痱子了。”六六表示,对自己如此迷信百度颇感羞愧。

  百度,别号“度娘”。有病问“度娘”,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既不用花钱,还百问不厌。有调查显示,目前有超过六成人会在去医院看病时上网搜索。根据浙江大学的一项专项调查发现,在目前最重要的医患沟通方式选择中,网络方式已经超越其他传统沟通方式排在了第二的位置。任何人都会关注自己的身体,上网寻求一些基础的知识,这一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度娘”毕竟是商人,而非专业医生。“度娘”的话,有对有错,有真有假。据去年统计,每天有数以亿计的用户在使用百度百科,从百度百科创立开始,有300多万用户编辑了超过620万个词条,相当一部分都与医疗有关。然而,与国外的维基百科由网友编辑、更改的自由做法一样,中国的百度百科也在成长中遭遇了信息缺乏出处、网友恶意更改甚至插广告的问题。据百度介绍,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世界流行时,相关词条成为网友热搜的内容,当时在线编辑“甲流”词条的网友人数巨大,给网站内容的鉴别也带来了困扰,造成社会影响。为了保证词条的准确性,百度百科不得不专门联系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来鉴别和完善。

  医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很多疾病发生机理尚不清楚,更不要说治愈了。一名普通患者掌握的医学知识再多,也不可能超过专业医生。网络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现实中,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询问病症发展过程、病史、疾病家族史、用药,当面观察病人的病情,配合现代医疗器械的检查来进行诊断、治疗。而“百度问医”无法面察亲观病状,全凭患者自身“对号入座”,风险可想而知。另外,“百度问医”还会降低医患之间的信任度,就像给六六看病的医生所言一样,“如果你们在来看我以前不百度,我们医患之间会信任得多,而我也不必花费更多口舌跟你们解释为什么我的诊断与百度不同。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有病问“度娘”也是患者不得已的选择,大多数普通人没有医学常识,身边又没有医生朋友,有病不问百度问谁呢?因此,加快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显得尤为重要。相关部门要在加快培养社区全科医生的基础上,鼓励更多医生开办个人诊所,让家庭医生掌握患者和其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有问题的时候,患者就会去咨询专业医生,而非只能问“度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