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文章:为人民而改革

13.11.2013  19:03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中国站在了新一轮全面改革的起点,为未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标明了方向。这是中国改革“再出发”的一次总宣示、总部署、总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全局高度和战略角度勾勒了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改革的总路线图。

              大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进一步强调了以改善民生为导向的改革路径选择,强化了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坚持了改革的人民性。改革的人民性就是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和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的参与主体、评价主体,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会强调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顶层设计,注重改革的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效统筹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既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又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民生,统筹社会各阶层利益,确保改革的力度与社会可承受度、人民满意度相适应。

              之所以确定这一改革路径,是由我国改革的现实特点和党执政兴国的要务决定的。目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民众改革诉求越来越集中在民生领域。只有让人民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中感受到改革的好处,才能进一步夯实改革的广泛民意基础,改革才不会有夭折的危险。回顾过去,30多年的改革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做大了蛋糕,今后改革的着力点很大程度上聚焦于社会领域,要更加兼顾效率与公平,注重分好蛋糕。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回归原点,超越原点,开辟新的起点,即,践行党的宗旨,回归党当初的承诺——为人民谋幸福,这是尊重天直——人民利益大于天的必然要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惠及人民;人民是改革的主体,也是改革的受益者。

              改革还要依靠人民。一方面,下一步的具体改革方案的制定,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以实现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另一方面,各项具体改革措施的落实也需要凝聚人民群众的共识和智慧。好走的路已经走完,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全面深化改革更是意味着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是一次更加深刻、全面的革命。破除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平衡社会张力;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既需要全党的勇气、智慧、韧性,也有赖于全社会协同联动。要深入学习宣传会议精神,使各级领导和广大民众认知、了解会议内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把改革化作具体的社会行动;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和重塑改革精神,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思想氛围和社会舆论环境。

              恩格斯说过,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如同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一种总的合力。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始终坚持改革的人民性,在改革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人民投身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唤起改革攻坚的巨大勇气,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同心协力,团结奋斗,我们就一定能跑好现代化“接力赛”中属于自己的这一棒,为中国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