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评论:做好学科评估 推动学科发展

05.05.2016  02:04

  近期,教育部学位中心印发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邀请函》(学位中心〔2016〕42号),标志着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正式启动。与此同时,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印发了《关于组织我省研究生培养单位参加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的通知》(川学位〔2016〕2号),明确提出:我省所有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原则上均应参加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因此,学校决定符合参评条件的所有学科均参加本轮学科评估。

  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学科评估的重要意义。学科评估是依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各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学科发展状况分析与服务。本轮学科评估,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全面落实我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有关精神的背景下开展的,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此次学科评估的结果,将成为国家及四川省遴选、建设“双一流”提供相关依据,同时也为下一步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提供依据。此外,今后学校在分配与增减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时,也会将评估结果作为重要参考。

  对于学校来说,学科评估是“诊断器”,通过对各学科建设成效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和评价,可以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的优势与不足;学科评估是“显示器”,通过学科评估,各学科可以明晰认识自己在全国同行范围内的定位和客观发展状态;学科评估是“调节器”,学校可以参照学科评估结果,进一步优化学科生态,完善学科发展规划,调整学科结构布局。学科评估是“推进器”,通过学科评估,学校可以建立和健全学科建设内部质量保障机制,推动学科信息自我监测、自我评价、自我预警的常态化建设,是学校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契机。

  各单位务必精准把握学科评估的指标内涵。本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坚持“质量、成效、特色、分类”的导向,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一是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建立了“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和“毕业生质量”的三维评价模式。首次试点开展在校生和用人单位调查,跟踪学生在学期间和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质量,将评价学生质量的话语权扩展到“系统外”。二是改变以往单一的“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评价办法的片面性,改用列举“代表性骨干教师”的方法,由专家对师资队伍的水平、结构、国际化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三是进一步强调学科产出与成效,适当淡化条件与资源,更加强调学科建设成果。四是坚持“定量与定性、国内与国外、质量与数量”相结合的学术论文评价办法,在人文社会与管理等学科领域采用我国自主的“A类期刊”指标评价体系,推动建立中国版“顶级期刊”目录;在自然科学学科建立更科学的“中国版ESI高被引论文”指标评价体系,强化中国论文评价的话语权。五是增设社会服务贡献指标,采用“代表性案例”的评价方法,体现不同地区、类型学科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与特色。六是鼓励学科交叉合作,对于跨学科的成果,可以同时在多个学科填写;同一老师在不同学科取得的成果也可以分别填写在不同学科。通过“归属度”方法科学评价跨学科成果,对于教师和成果的单位归属,教师按照人事关系确定,成果按照“署名单位/产权单位”划分。七是细化指标体系分类,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分列,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分列,进一步体现学科特色。

  各单位务必精心做好学科评估的各项工作。鉴于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时间的紧迫性,学校成立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评估工作机构,由院长、党委书记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分管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由一级学科培养指导委员会主任、各学位点负责人、研究生教学秘书、科研秘书、研究生辅导员等共同组成。研究生院是全校学科评估工作的直接责任单位,科研处、教务处、外事处、国际教育学院等是全校学科评估工作的重要参与单位。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要密切协调配合,认真策划与组织,加强对各学院学科评估工作的过程指导与监督。各学院要加强对学科评估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各学院院长、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广泛动员全体教职工参与评估工作,细化工作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按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保质保量地做好工作。有关学院之间也要加强协调配合,积极调动和挖掘学科资源,尤其是部分跨学院建设的一级学科,牵头建设单位要及时与参建单位进行沟通,理顺工作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做好学科在不同学院之间、成果和人员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确保数据准确闭合和重要成果无遗漏。

  在评估数据采集和填报过程中,各单位要认真领会有关数据填报要求,摸清家底,着力消除评估指标体系和观测点中的“盲点”和“零”得分点;要系统梳理标志性成果,加强对人才培养成效与社会服务贡献等方面的提炼,打造特色与亮点。对于“学生国际交流”、“近十五年优秀毕业生”、“学科简介”、“社会服务贡献”、“社会服务典型案例”等有努力空间的评价考核点、对在校学生调查、用人单位调查等可以进一步沟通完善的环节,都必须精心设计,周密安排。

  本次学科评估工作要在5月份集中完成,与学校喜迎70周年校庆、毕业生论文答辩等多项重要工作重合,可以说时间非常紧、任务非常重,要求各单位站在学校全局的高度,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要认真贯彻落实4月27日丁任重校长在全校师资队伍与学科建设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五个意识”(学科意识、成果意识、人才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按照教育部学位中心以及学校的有关工作要求,全力做好迎评工作,扎实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力争取得圆满的结果。